亂世安心之書:《論語》(上)

亂世安心之書:《論語》(上)


一年之始,人心盡壞,亂世讀書,首選《論語》。《論語》是一部亂世之書,也是一部教人安心之書。在亂世衰世中,《論語》可稱為一部「三世書」,所謂的三世就是:觀世、應世、治世。三世皆明,人心始能安頓。

真假儒家

傳統儒家一直被誤解為帝王專權服務,尤其是五四以來,口耳相傳,人們早已積非成是,不求甚解;但只要翻開《論語》一看,反極權專制的俯拾皆是⸺孔子本人如是,其學生子路與曾子,都是如此。

子路:「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論語.微子篇》

﹙語譯﹚子路說:「君子出仕,是履行道義。大道不行,是早已知道的事。」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篇》

﹙語譯﹚曾子說:「在上位者不以正道治民,民心背離已久!審判案件時,如果能弄清他們犯罪的實情,就應當憐憫他們,不要為查出真相而高興。」

孔子認為政治敗壞首先責任是上位者,《論語》裡比比皆是。儒家從先秦儒的批判權貴到漢儒是一大轉變,近代對儒家的負面理解,大都來自五四時期對西漢獨尊儒術的反感。其實「獨尊儒術」中的儒家是假儒家,是為了謀食而向權貴售賣儒術之人。正如「孔子學院」與孔子無關,甚至背道而馳。

早在孔子當世時已有區分。《論語.雍也篇》記載,孔子跟學生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想知甚麼是真儒家,直接讀《論語》就是;不要人云亦云,誤信五四以來所講,儒家是為極權服務,是吃人的禮教。

孔子看二月河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篇》

﹙語譯﹚孔子說:「分析其動機,觀察其行動,了解其態度,那個人隱藏到哪裡去呢?」

視其所以:看其動機。觀其所由:觀其方法。察其所安,看其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視、觀、察:此三字有淺深之次序。視從一節看,觀從大體看,察從細微處看。《論語》往往從反面省察人性之不善之處。現實中,中共小說作家二月河寫了大量清帝小說,歌頌前清,為後清(中共)極權塗脂抹粉,2014年更公開獻媚:「中央是太陽。我們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此章孔子教觀人之法,如此多方觀察,其人之人格與心地,將無所遁形。縱觀香港社會,應用例子,不勝枚舉。

為政首要 民無信不立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篇》

﹙語譯﹚魯哀公問:「如何使民眾服從?」孔子對道:「舉用正直的,放置在邪曲的上面,民眾便服了。舉用邪曲的,放置在正直的上面,民眾便不服了。」

這個「舉」就是提拔,這是針對魯哀公當時的政治毛病而來。舉直,就是提拔直心直道而行的人,包括聖賢、忠誠、有才能的人。「錯諸枉」的錯等於措,就是把狂妄的人安置下去,這樣老百姓自然就信服了;相反,「舉枉錯諸直」,提拔狂妄的人,或只用自己喜歡的人,而打壓好人,老百姓自然不服了!這是誰都懂的顯淺道理,可是香港政府用人則盡是「舉枉錯諸直」,所以「民不服」。

縱觀現時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三司盡是騎在市民頭上,惡言劣行,民意認受奇低的垃圾,「舉枉錯諸直」的奴才。讀《論語》經常會有與現時政治相涉的驚嘆,覺得孔子是站在我們背後,看著我們身處的時代發言,針鋒相對,針砭時弊,一針見血。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90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