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洛陽紙貴,今日香港紙冇

古有洛陽紙貴,今日香港紙冇


「好想返去以前嘅香港。」這是我今晚在超市排隊,等買保鮮紙時聽到的。

君莫急,保鮮紙並沒有像口罩、廁紙一般短缺,只是筆者抱着獵奇之心,到街上觀察社會情態。

自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不少人都去到超級市場入貨,但起初都集中搶購糧食及消毒用品,到今日(2月5日)更有人搶購廁紙。

搶購肇因,乃網傳謠言而起。謠言如是道:由於中國的紙巾廠商未能復工,令紙巾的供應陷入短缺;又有網上流傳片段,見到有人在超級市場搶購一條又一條的廁紙。到筆者到超市閒逛之際,廁紙冇,抹手紙冇(不知是否作為廁紙代替品),米冇,油同罐頭冇一半。行到藥房,問有冇廁紙,職員回答冇,但屋邨藥房終究有人情味,好心提醒安撫:「遲下會有貨返,唔好信網上謠言。」不如大型超市職員,收錢收到麻木,懶理人客是否買到後是否安心。

惠康超級市場回應指,有關網上謠傳惠康部分產品缺貨的消息,惠康澄清實屬流言。由於部分產品需求急升,正與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繫,致力為顧客提供充足及多元化的產品選擇。

市民恐慌,不是不能理解。疫情爆發在港府不全面封關,禁止中國人民入境之下,日益嚴重,口罩短缺問題遲遲未有起色,市民習慣了事事依靠政府,政府無力之下,先是揚言會在世界各地搶購,市民聽了稍稍安心;後來又話各地都有需求,結果還是供應不穩,始終都要靠自己。而且政府惟恐天下不亂,直言口罩供應不足,原因之一是主要供應方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工廠,現在中國疫症橫行,當地口罩需求大增,加之防疫限制交通,廠房人手不足下,產量大減。市民合理推想:既然口罩可以沒有供應,那麼其他日用品,會否因為大陸因素而將會短缺?

搶購風潮就是這樣而起。短期內,看怕也不會有多少的紓緩,自救就要「秋風未動蟬先覺」,先下手為強。

每逢此際,還是有很多人會有文首的慨嘆、質問,「好想返去以前嘅香港」、「點解香港會變成咁?」後問的答案,熱血時報出報的《皇天擊殺榜》有述,不贅。這些慨嘆、質問,都是埋怨今日香港,卻不知的是,或是裝作不知,今日香港如斯田地,當然是大家有份造成!

如果香港有工業造紙或再造紙,就唔洗咁恐慌。噢,不過香港冇,當日,當日工業畀香港人支持工業北移,搞到成行玩撚完,北移後幾多畀匪國生吞活剝?香港大部分日用品都要靠外地輸入,所以今日東奔西跑,古有洛陽紙貴,今有香港紙冇,雅俗差天共地,真是好可憐。

今日,今日香港人生活係惶恐之中,傳咩短缺就搶啲咩,夜晚要訓街排隊,日頭要大排長龍,咁驚搶貨,有幾可憐?抵撚死。

抵死的陸續有來。昨日(2月4日)有新聞報導:肯亞爆發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警告,或引發糧食短缺危機。假使糧荒問題進一步蔓延,敢問一句:香港現時的本地糧食生產如何可以在短時間供應自給?

政府文件所示香港新鮮糧食大多是由外地輸入,但本港農民亦供應各類農產品,以滿足部分需求。所謂部分是總值是10.34億元,即「本地農場的生產可供應本港蔬菜需求量的2%、家禽的100%及豬隻的8%。」即是說在糧荒亂世,根本捱不了多久。而政府對本地農業的定位,只是花瓶點綴:「本港生產的糧食,旨在補充不足,而非用來與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地競爭。因此,本港着重於出產高價及新鮮的食物。」這明明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回現況,呢啲都只係還小小利息,到2047大限將近,棟樓供完再畀人劏,畢生營役一場空,先至係真正還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