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辦後事,最緊要定啲嚟

生死教育︰辦後事,最緊要定啲嚟


香港每年約四萬多人離世,大概百分之八十五選擇火葬,本文略述一場火葬的葬禮流程,但最緊要記住要「定啲嚟」,避免因情緒和慌亂而錯誤選擇、處理和引致不必要紛爭。

如亡者並非於醫院過身,死後都很大機會要經法醫解剖檢查死因。若果親人希望在家中終老,又不想被解剖,可以先將親人病歷,覆診紀錄保存妥當,死後可連同這些文件,向法醫申請,若果認為沒有可疑,法醫會再向死因判官建議。

辦後事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不要急趕,一般醫院會於亡者過身兩至三個工作天後發出文件予親人,分別為死因醫學證明書、火葬許可證(或土葬許可證)、遺體運送許可證,若要在公眾殮房等待解剖,需時再多約兩個工作天。而在未得到文件前,你是沒有任何行政程序可以做的,因此這幾天便可先跟家人商量身後事安排(宗教儀式、相片選擇等),以及通知親人朋友同事,亦可了解海外親人會否回港和日期,以便選擇喪事日期,因為一般出殯(上山)日期就是預訂火化日期。直至文件到手,才與殯葬商商討都未遲,因為申請火葬爐和遺體運送必需要殯葬商代勞。

選擇殯葬商後,殯葬公司會派職員陪同前往長沙灣政府合署或灣仔胡忠大廈的聯合辦事處,安排火葬時間,由於火葬場供不應求,大多要等待一個月左右。聯合辦事處也可以申請死亡證,死亡證可以用於保險理賠、遺產申請、申請公屋、申請合葬時,以死亡證證明親屬關係,死亡證可以申請多張,也可以選擇不申請。基本上,亡者離世後直至完成葬禮,不超過六星期都算合理,不急於一天半天。

其實其他瑣碎事項都不用太緊張,即使殯儀館的禮堂都可先行參觀再作決定,一般都是按出席人數以選擇禮堂大小,太大顯得空洞,太小又令親友擠迫,而其他花牌、祭帳、麻孝、旅遊巴、吉儀或(更多)金銀衣紙等,都可由殯葬公司安排代勞,但這些消費是額外計算還是「套餐包埋」,就要問清問清楚,以免爭拗。

出殯當天,殯葬商職員會陪同認領遺體,不要被電視劇集誤導,認遺體不只是認樣貌的,一來樣貌可能有些微變化,二來家人情緒難免波動,因此最重要是遺體手帶上的姓名和號碼正確,亦可核對身份證號碼。遺體及後送往殯儀館潔淨、化妝、穿衣,若化妝不滿意可再提出要求。不想穿壽衣,可以自己提供,不過,貼身的衣服可能會穿不到,這點要注意。以前喪禮有「守夜」習俗,即是通宵留守殯儀館,但現今親人大都約於晚上九時許便回家,建議有充足休息,準備翌日前往火葬場更好。

相關節目:
大香港早晨第1117集第4節
生死教育:辦後事最緊要定啲嚟
http://www.passiontimes.hk/prog/85/1117/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