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主流傳媒經常報道80-90後嘅「成功」故事,標榜主人翁好年輕就成功置業上車或高薪厚職等等。其實一直以來,呢類故事都係香港嘅社會主導價值觀,而主流傳媒及父母就係呢種價值觀嘅建築師。
主流傳媒會將一套社會主導價值觀加諸年青人嘅個體價值觀之上。經過時間嘅潛移默化,年青人會相信只要努力讀書,畢業後搵份好工,然後努力工作儲錢,就畀到首期買樓上到車。依附呢種社會主導價值觀嘅個體會特別穩定,但如果有一日佢發覺讀書成績好嘅結果並非等同高薪厚職(因為機會已預留畀有某種關係或身份嘅人),努力工作儲錢但連首期都畀唔到(樓價升幅已遠遠超越薪酬升幅),社會主導價值觀就會崩壞。
年青人嘅反抗愈來愈大,社會愈來愈難以管治,就係因為社會主導價值觀崩壞,而社會又無法成功培植另一套主導價值觀作填補。近年主流傳媒經常大做80-90後「成功」故事嘅文章,就係意圖重塑呢種主導價值觀,但可惜全部失敗。
呢種價值崩壞嘅情況並非只出現於年青人身上,喺成年人身上亦逐步浮現。日前居屋有12萬多份白表申請,但只有864個單位可供選擇。好多白表申請者都係成年人,佢哋會開始質疑潛移默化嘅社會主導價值觀:窮半生心血精力嘅結果,竟然係一個近乎六合彩一樣嘅機會!
喺60-70年代成長嘅人都有一個信念,就係只要肯捱就養到家,最後呢班人身體力行引證呢個信念,讓呢種社會主導價值觀得以傳承至下一代(即係我哋)。但去到呢幾年,你仲會對呢個城市抱有何種信念?你仲會相信哪種社會價值?如果你無法搵到自己嘅答案,而又發現身邊嘅同輩都搵唔到答案,咁就香港嘅真正問題了。
(本文原載於作者面書)
(東網電視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