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身份證(2)從狗牌到門匙

香港身份證(2)從狗牌到門匙


上一篇提到香港身份證上「星」的正解,今次想回到起點,跟大家回顧一下香港身份證的起源。身份證最基本的功能,一定是用來認證身份,但這看似擁有正常不過功能的證件,究竟是何時才開始在香港出現呢?就從1945年4月,日本佔港的末期開始講起。

1937年日本侵華,1941年港英政府失守,由港督楊慕琦簽降書起,香港正式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黑暗時期。雖然日軍由1941年開始取得香港管治權,但住民證政策就一直到1945年4月才推行,原因之一是軍法治港期間,日軍不斷受到游擊份子反抗,住民證政策有助防範他們隱藏民居;二來為了彰顯天皇之權力,要對每一臣民了解一清二楚,故1945年3月頒佈公示,實行住民證政策,強制規定10歲或以上居民都必要登記個人資料來申領住民證,否則戶籍被除,軍法處置,而這住民證是必須隨身攜帶的。

由此可見,這張身份證之前身──住民證,是一種強加於人民的身份鑑別工具,這種工具不單強行將持證人的個人資料(如照片、姓名、出生日期、職業、住處等)寫在證上,還硬要打上指模,並且要為這一個監控工具付上10元軍票,因此當時居民對它非常抗拒。雖則有人反對,甚至反抗登記,但無奈脅於軍法之下,也只好陸續屈服。所以稱它為狗牌,我覺得亦不為過。

歷史的發展大家都很熟悉了,同年8月,在兩枚原子彈之下,日軍無條件投降,香港重光,再次由英政府統治,雖然當時申領了住民證的居民已達近八成,但使用率不高,加上大部分資料被日軍燒毀,住民證制度並沒有持續,不過亦沒有因此宣告落幕,反而成為港英政府日後對人口政策的參照。

二戰結束前,中港兩地並沒有設置任何關卡,兩地居民自由進出:國共兩軍交戰,難民湧港;香港淪陷時,香港居民又會內逃回鄉。直至1949年,大英看到共產黨快要趕走國民黨,在內陸建立新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正式由共產黨當家作主之勢,港英政府為防這新當家來襲香港,故不斷由英國增兵,還開始收緊兩地出入管制,制訂新的《人民入境管制條例》,仿效日治時期的住民證政策,規定香港居民登記及申領身份證,並用以出入香港之用,而沿用至今的身份證制度亦由那時正式開始。

身份證往後之演變由雙開的白紙皮、過膠咭片到現在高智能咭,當中都有滿滿的故事,又載滿社會轉變的痕跡,但實在難以用短篇覆蓋。不過,這種用來辨別身份的產物,何以藏著本土身份的門匙呢﹖我相信跟「抵壘政策」有關。

新中國成立以後,內地人民不斷偷渡來港,雖然為香港帶來大量資金及勞動力,但直至1974年香港本地人口增長迅速,在人口受壓下,港英政府由以往寬鬆對待大陸偷渡者,改為只有成功到達市區並向入境處登記的非法入境者,才可獲發身份證,合法居留香港,否則即捕即解,這稱之為「抵壘政策」,實行至1980年10月23日止。

從這個時期,隨著身份證嚴格發給居民後,以往的綠印(非法偷渡來港逗留)、黑印(合法在港居留)身份證亦相斷被取締,香港人身份開始明確起來。當香港人拿著身份證這「門匙」進出香港這個家時,容我大膽假設,當時若手拿身份證回鄉探親,應少不免一份優越感,因為「門匙」是留給主人的,是身份象徵。

生硬的歷史寫至於此亦要停下來,本人不善辭令,只能勉強地將這些來龍去脈寫下來,畢竟我認為這一篇再爛也要寫下來。

我選擇身份證這一個題目,因為翻查資料之後,發覺這張日日帶在身上的咭片,有很多有用的資料常被人忽略,又有不少趣怪的故事、典故在背後,加上正如我一直所說,它的演變同時是一種本土身份發展的縮影,所以我希望多繼續寫下去,直至技窮為止。


參考資料:

鄭宏泰、黃紹倫,《香港身份證透視》,頁17-48

張勇、陳玉田,《香港居民的國籍問題》,頁4-48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