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從來視障人士都面對就業不足的問題。觀乎當下的市道,我們所要面對的困局更嚴峻,情況亦更複雜。」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執行委員何睿知說。
他表示,疫情開始在社區蔓延當刻,首要處理的是物資問題。另外,目前流行將即時新聞資訊製成圖片再廣傳,但手機軟件只可將文字讀出,卻沒辦法閱讀圖片。「低視力以及完全失明的,只能依賴『讀字』;惟軟件無法解讀新聞圖片。因此我們接收新聞與資訊,總是『慢幾拍』。」
當口罩供應開始穩定,視障人士接著要面對的就是生計問題。「說來諷刺,大部份傷健人士,尤其是視障人士,本來就長期失業或就業不足!」
「政府推行一系列『保就業』措施,還有防疫基金的各項資助,然而不是所有視障人士也符合條件。」例如,他們是自僱人士、長期兼職,或沒有正式僱傭合約與強積金戶口,即使有需要都沒法得到資助。「另外,有些視障人士長期『炒散』,藉著按摩、在公眾教育講座和活動任職,去賺取僅能應付生活的收入。2020年上半年,所有學校停課、NGO暫停開放,各類活動講座停辦,按摩院及美容院被勒令停業,令他們失去生計。」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視障人士所面對的困局更嚴峻
踏入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嚴重打擊市道,各行各業以及社會各個階層都受影響,香港的傷健人士亦不例外。
「在香港,從來視障人士都面對就業不足的問題。觀乎當下的市道,我們所要面對的困局更嚴峻,情況亦更複雜。」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執行委員何睿知說。
先翻一翻政府資料。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於2014年1出版的《第六十二號報告書-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本地共有十七萬四千八百位「視覺有困難」(seeing difficulty,即視障)者,佔總人口2.4%。他們當中,七千八百人完全失明,「視覺有困難」而需要配戴特別助視器者,有四萬九千五百人。根據政府統計處,「視覺有困難人士」之定義是,任何人士在統計時認為自己在沒有配戴矯正眼鏡/隱形眼鏡的情況下,一隻眼或雙眼有長期性的視覺困難;或正在使用特別視覺輔助儀器或復康工具。不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及老花。
另外,這份報告亦指出,十五歲以上的視障人士,共十七萬三千五百人當中,只有約10%人有工作,即一萬七千五百人。
睿知續道:「政府統計處的報告已是幾年的數據了。但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年來,視障人士的生活並沒有多大改善。2019年香港的亂局,對我們確是有影響。專為視障者或殘疾人士而設的設施如引路徑、行人過路燈的發聲裝置等被破壞,更有不少通道被封,致使行動不便者出入要改道,因此交通和出入方面會受影響。來到2020年,我留意到狀況其實更差 - 去年中小學亦未有大規模及長期的停課啊!早前卻全部停課,而庇護工場則要關門,公眾教育講座亦告取消;另外,按摩院、美容院亦要停業!就我所知,不少會員的生計大受影響。」
他表示,疫情開始在社區蔓延當刻,首要處理的是物資問題。「聽過有些會員在採購日用品時遇上困難 - 以往我們會請店員幫忙,但疫情期間,店裡太忙,店員要上貨、量體溫等,未必能有時間處理我們的需求。另外,不少大廈、商場等的升降機,清潔公司為方便定時消毒及清潔,都會將按鈕『包膠』,卻影響了其觸感,令我們難以透過觸感去閱讀代表樓層等資訊的點字(Braille,或稱凸字)。另外,食肆及超級市場等地方,進入時都要量度體溫,但很多時候店員量度體溫後,都沒有告知視障者其體溫是否符合標準就轉身離去,致令他們傻傻的,站在店門前等待良久。」睿知笑道:「或許店員沒有想過,眼前的人是視障人士吧?我們並不是每一位都需要依賴白杖啊。」
他口中的白杖,就是「盲公竹」。上世紀二十年代,後天失明的英國人James Biggs,為讓大眾區分自己,於是將手杖塗成白色,以有別於當時英國人常用的黑色「士的」。拿著白色「士的」在人群中相當顯眼,也令大家留意到失明人士在社會上的存在。
「視障人士,在社會上總是不太顯眼,因此大家未必察覺我們的存在。」睿知苦笑。「以疫情為例,我們接收新聞與資訊,總是『慢幾拍』啊!」
此話何解?
「我們與大家一樣經常留意新聞,關注確診數字以及防疫物資搶購的情況。而隨著科技進步,現時每台iPhone內置『旁白』(Voiceover)功能,打開後只要按一下就能讀出網頁上的字;而於安卓系統就要另行下載。此外,還有NVDA - 一個來自澳洲的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軟件,提取了它的code(原始碼)後修改一下,身在香港的我們即能夠使用。理論上,我們可透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瀏覽互聯網上的資訊及使用網上服務,不需使用和閱讀點字。」他聳肩。「不過,疫情期間,無論是來自政府的新聞及防疫信息,抑或傳媒報導本地及海外疫情,均有會員向我們反映,表示難以用手機接收新聞及資訊。」
「目前流行將即時新聞資訊製成圖片再廣傳,但手機只可將文字讀出,卻沒辦法閱讀圖片呀!我們就算收到,都要靠健視人士,或能夠閱讀圖片的人幫忙去讀出圖內的資訊,因為手機不能辨識圖片上的字。它唯一能夠讀到的是圖片檔的名字 - 也就是一堆由英字、數字及符號組成,對我們來說毫無意思,與即時新聞資訊毫無關係的名字。」睿知說的「讀字」,就是前面提到,手機內置或要下載安裝的讀屏軟件;它能朗讀電腦或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文字,個別軟件更可把內容傳到點字機器,讓視障者可以閱讀得到。
視障人士亦依賴新聞app接收新聞資訊 惟非所有app都符合無障礙準則
為了解本地新聞app的無障礙程度,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了「2020香港新聞手機應用程式無障礙程度測試報告」,公佈在2020年4月6日至21日期間為本港十個最常用的新聞app的iOS版本進行無障礙程度測試的調查結果。睿知表示,香港電台、香港政府新聞網、商業電台、東網(東方日報)、now新聞、AM730、無線新聞、HK01以及頭條日報,都是會員較常用的手機應用程式。「但十個手機應用程式中,有一半不達標。只有『香港政府新聞網』以及『RTHKNews』完全符合七個成功準則;「無綫新聞」app成績最不理想,僅能夠符合四個成功準則。」
他口中的準則,不單是視障人士的準則,更是國際組織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所訂立的「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2.0」(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簡稱WCAG2.0),是一套供全世界的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製作者參考的國際標準。根據WCAG2.0當中與視障人士相關的七個成功準則,分別是「為圖片提供文字描述」、「兼容並操作手機讀屏軟件」、「提供有意義的內容閱讀次序」、「背景聲音或音樂易於關閉」、「為文字提供足夠的顏色對比度」、「提供調整文字大小功能」以及「為互動部份提供清晰的文字標籤」。「其實WCAG2.0不單有七條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準則,亦有針對其他類型傷健人士的設計標準,合共有三十八條。」
「我們測試十個應用程式,再以上述七個標準,由零分至兩分去評定 - 零分是完全做不到,兩分是能夠做到。當中只有兩個app得到十四分,其他都不是滿分,甚至是七分以下,屬於不合格。只有半公營、公營的應用程式才做得到,私營媒體的應用程式表現相對令人失望。」
「我們與大家一樣,都習慣使用新聞apps接收資訊。但很多網頁和新聞app的設計,都限制了我們瀏覽。例如不少網頁的按鍵設計沒有文字描述,令我們使用發聲軟件去瀏覽時完全無法理解內容;甚或不兼容發聲軟件,一進入網站或開app就失效。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網站上的文字可以全部讀出,但缺乏邏輯順序,令軟件『讀』起來時內容『左跳右跳』,我們自然無法正常閱讀 - 不知道與編寫網頁有無關係?」睿知說。「低視力以及完全失明的,只能依賴『讀字』;惟軟件無法解讀新聞圖片,要靠圖片下方的文字描述。」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推出按摩劵 冀協助會員渡過難關
早前世界盲人聯會公開呼籲,各國政府及傳媒確保與肺炎疫情相關的新聞資訊無障礙地發放;至於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亦建議港府以及各大媒體,在發佈疫情相關的資訊時,確保視障人士可以無障礙地與大眾同步接收資訊。「其實目前不少國際媒體如BBC、New York Times等,也會遵照WCAG2.0的準則發佈新聞!因此這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測試結果卻令人失望。」
睿知頓了一頓,續道:「不過,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不止於此。」
「當口罩供應開始穩定,我們接著要面對的,就是生計問題。」自踏入2020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次表示,預期本港失業率將進一步惡化。政府統計處於6月中公佈,今年3月至5月的失業率達5.9%,超越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本港2009年6月至8月之失業率(5.5%),是十七年來的高位;以人數計,失業人數增加約兩萬七千,總數突破廿三萬。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失業率高至8.5%,逾卅萬人失業,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失業率,這段時間亦最多人失業。
「根據2014年政府統計處資料,全港只有百份之十的視障者有工作。但當中有幾多是全職?有幾多是兼職?又有幾多人的收入能夠養活自己?統計將我們量化,但我們不是數字,是活生生的人呀!」
「面對目前市道,視障人士很大可能會迎來下一波更嚴重的失業潮。部份視障人士受僱於社企,背負社會責任的社企一般也不會希望裁員,『撲到幾多水就撲幾多』。然而,近日留意到有傳媒報道,以及我自己接觸到的社企,均表示經營出現困難,尤其是隸屬大型NGO旗下的社企,以獨立項目形式營運,他們沒有相關經營牌照去申請各類型資助。」睿知苦笑:「說來諷刺,大部份傷健人士本來就長期失業或就業不足,所以若單純講人數,沒太多視障人士的工作受疫情所影響。話分兩頭,雖然獲私人公司聘用為全職員工的視障人士只屬小數,但亦聽說過他們有人要停薪留職,甚至在被裁名單之中,惶惶不可終日;另外又有人被迫轉為兼職,令收入大減。」
「政府推行一系列『保就業』措施,還有防疫基金的各項資助,一般有全職工作的視障人士,若擁有強積金戶口又未被裁掉,自然可以受惠。然而,不是所有會員也符合政府抗疫防疫基金所設下的條件。他們不少是自僱人士、長期兼職或沒有正式僱傭合約與強積金戶口,即使有需要都沒法得到資助。另外,大部份視障人士長期『炒散』,藉著按摩、在公眾教育講座和活動中任職,去賺取僅能應付生活的收入。2020年上半年,所有學校停課、NGO暫停開放,各類活動講座停辦,按摩院及美容院被勒令停業,令他們失去生計。」
睿知表示,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推出「按摩劵」以協助會員渡過難關。「我們知道不少視障人士從事按摩行業,並會在按摩店掛單。疫情期間,發現他們都無工開。經過一輪研究及討論,就以協會名義推出『按摩券』,並擔當中介角色 - 扣除約10%行政成本後,餘下的90%,一半會先預支予按摩師,讓他們有錢去應付日常生活;剩下來的一半,待按摩師完成服務後再支付。」
欲購買按摩劵,可私訊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的Facebook專頁,將會有專人聯絡。「目前我們已售出數百張按摩劵。港九新界都有按摩店願意借出場地予我們使用,同時又有熱心的公司及機構一次過購買數十張劵,讓公司上下都可以享受到按摩服務。另外,由於頭肩頸按摩相對比較簡單,亦不需要太多工具去完成服務。我們正計劃如何安排按摩師到公司提供相關服務。」
「很多時候,社會無法讓視障人士盡展所長;而協會宗旨是平等、機會、獨立。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能夠做到他們本來就能做的事。推出『按摩劵計劃』並非為了搞一盤『左手交右手』、『塘水滾塘魚』的生意,而是實實在在地,幫助從事按摩行業的視障人士,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他續道:「或有人以為付錢、捐錢就是幫助他們,但其實讓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去換取應得的收入,這樣才能活得有尊嚴。」
目前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共有約五十名同事,當中大約三份一是視障人士。「希望由我們開始,身體力行去做,讓其他公司或機構能夠仿傚。最希望的,是香港政府可以帶頭聘請更多視障人士 - 外國方面大部份國家都有公開數字,他們的政府會一般聘用1%到3%傷健人士。港府早前表示將會招聘一萬個公務員及五千位實習生,當中能否撥出一些名額給予殘疾或視障人士?」
「來到廿一世紀,當有視障人士擔任要職位,社會都會大肆宣傳、報道;身為視障人士,我只感到悲哀。希望能有一日,大家不會為這些事而驚訝,因為它只不過是平常事。」睿知慨嘆:「社會普遍誤解聘用視障人士需要花巨額金錢去購置專用的電腦、文具、桌椅等,其實不然。早陣子我們跟你們一樣,都是在家工作,同樣使用電腦,透過電郵、視像通訊軟件等,亦可順利完成工作啊。」
據睿知所說,本地有不少高學歷的視障人士,他們正在擔任會考或DSE程度的工作。「惟願做到『有能者聘之』,即使是傷健人士,只要可以勝任。」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