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鬧得風起雲湧的政改方案,支持政府的建制派、躊躇不定的泛民與一眾反對的民眾,彼此間經過一場又一場的角力,最終在今日建制派「摸錯」的情況下以反高潮形式結束,出現的巨大反差,令事情出現幽默效果。
事緣,建制派的議員,以等待劉皇發為理由,紛紛在投票眾響起後離場,獨剩八位建制派的議員獨力支撐,終於以 28 票反對,8 票贊成的大比數否決了政改方案。
出現比小說更離奇的結局,坊間自然會有很多的猜測,陰謀論彷如雨後春筍絕不出奇。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反正結果就是政改否決,香港暫時不用「袋住先」,算是鬆了一口氣。
建制派出乎意料的表現,撇開陰謀而論,顯示出他們並沒有想像中的團結。同時,事件亦反映出動員建制背後的力量,在協調及資訊傳遞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整體的籌劃上,表現出一無是處,絕不似中共對政治監控一貫嚴謹的作風。看來,今次一役,必然會令處理此事的中共旗手受到懲治。至於政改推手梁振英,相信否決對他會有影響,但輕微得不會因此而下台,香港人可不必過份期待,原因是中共實在找不出另個比他更卑劣的人,來為他們實行壞事、醜事而目不改容,故在做盡不堪以前,梁振英還是需要留低的。
至於場外支持政改的「僱傭兵」,相信更是「傷亡慘重」。過去眾多的經驗使香港人意識到,每逢是支持建制的群眾活動,背後都是用錢製作的一場戲,而每個到場支持的臨記,都會獲得一定的酬勞。今回政改事關重大,要動員的人力物力總不能少。問題卻是,人和物都齊了,但戲沒有演完,那一眾臨記的酬勞又當如何計算?固然,幕後出錢的只要賴帳便好,反正不付足酬勞,臨記們也沒有告上勞工處的膽量,就只得啞子吃黃蓮好了!
常言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事情總是冥冥之中自有主宰,尤其是害人害物的事,不是有權有勢就可橫來。不管是正是邪,頭上的一片天個個一樣,你以為躲得過去,卻是上天比誰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