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去是一個平穩安樂的社會,但近數十年來,香港經歷了六七暴動、中英談判、移民潮、六四事件、九七回歸等大事,時代巨輪下香港人不得不為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作選擇。從事傳媒工作40多年的李怡,與香港一同走過幾許風雨,目睹過幾段不同的思潮的交替,至近年因着港中衝突而激起的本土意識、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議題,李怡的文章也與香港人同呼吸,為本土主義提供論述的營養。李怡將近年所寫的文章結集,整理成新書《香港思潮》,昨天(12月22日)於普羅政治學苑舉行新書發佈會,近百名支持者到場參與。
李怡在會上指出,從前香港的政治只有左右,並無甚麼本土意識,因為英國人早已制訂完善的法律保障,而且當時從中國來港的新移民大都抱着「走難」的心態,根本沒有發展本土政治的意願。直至1980年代中英談判,共產黨的威脅將至,本土政治方始萌芽,但到八九六四後,卻被「民主中國」的大中華思想主導了整個社會思潮。
李怡指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中國人口多版圖闊,實力上的懸殊,令當時的香港社會深信「民主中國」思潮,要有促進中國民主,香港才會有民主。然而,今日回首,李怡不得不反問:「中國有無可能有民主?」李怡直言中共經已形成了一個「結構性貪腐集團」,官僚架構中絕大部分都是「祼官」(即家人、財產等早已轉移到外國,只留下自己在中國繼續貪污賺錢):「你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幾腐敗的國家都好,會有既得利益嘅官僚會咁做呀?泰國都唔會啦!」
李怡又認為,社會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思潮。近幾年來,本土思潮在年青人當中澎湃洶湧,但社會主流媒體則稍欠相應的迴響。他認為目前的本土意識,就是港中區隔,老一輩的香港人普遍認為難以做到,但年青一輩仍然致力推動本土意識,表現出年青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李怡更引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勉勵年青人:「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主持發佈會的立法會議員黃毓民表示,李怡的文章對本土派有很大的鼓舞。黃毓民指2010五區公投是政治上的本土民權運動的起步,而他一直爭取的全民制憲,亦是確保「全民提名」、爭取「無篩選」的普選之惟一出路。
談到近日的熱門議題—政改,李怡認為問題非常簡單,現在只得兩條路線,一個是「有篩選」,另一個是「無篩選」,而「有篩選」就即非普選。李怡指在現時有普選承諾及前景的時候,中共仍舊按照過往「有篩選」的做法,這並非原地踏步,而是大倒退。李怡認為沒有普選,亦即代表希望的消失,故此當前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清楚明白「有篩選」即非普選。
李怡於發佈會完結後,接受《熱血時報》的訪問,有關片段將於今晚(12月23日)的《熱血政治》節目內播出,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