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的賽馬媒體會在香港消失嗎?

民營的賽馬媒體會在香港消失嗎?


9月14日是馬季開鑼的大日子,在此本人希望大家新一季大家可以齊齊佔領馬會,贏咗錢就記得課金俾《熱血時報》的主持人。今日想借呢度的小小板位,為香港的賽馬媒體從業員發聲,希望大家賭馬賭得興奮的時候,都不要忘記一班賽馬媒體從業員的辛勤工作。但很可惜,賽馬媒體已成為夕陽工業,一份份的馬經接二連三地倒閉,我想說,馬會可以說打爛人飯碗的黑手。

1997年前,賽馬的投注額可以說瘋狂的地步,在著名馬評人董驃的影響之下,亞視賽馬節目可以和無綫的電視劇集分庭抗禮,馬報更是如雨後春筍。逢排位日的上午11點,就會有一班好像我一樣的賽馬發燒友,企在報攤等候排位版的來臨,排位一到,大家就會在報攤放低六蚊,刨足兩日,有時和附近報販閒談,當時的賣馬經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在千禧年後,互聯網興起之後,一份又一份的馬經,相繼倒下。其中一份叫做《馬聖》的馬經,到現時為止,我仍然認為是最高水準的馬經,資料齊備,晨操表不是只列出主要課期,而是列出每一隻參戰馬每日的晨課做過甚麼,包括踱步、游水、拍跳、試閘都會詳細列出。而該馬報入面的馬評,都不是求其鳩寫,其中是有好多賽馬的知識包含在內,令我最深刻的是,介紹甚麼叫做「分齡讓磅」,為何一些高班良駒,在年幼時往往在低班受到挫折。但可惜的是,此馬經在市場飽和和互聯網崛起的情況下,難逃倒閉的命運。而《馬聖》原班人馬,亦轉戰互聯網經營另一個賽馬媒體。

另一份馬經是《賢仔馬經》,這份馬經的老闆,是現時馬會官方沿途走位評述員廖浩賢先生(花名:賢仔),因為當時我是聽香港電台的賽馬節目,亦支持他們一眾評馬人,因此我亦是《賢仔馬經》的粉絲,說實話,我相信以賢仔現時在馬會工作的收入,一定會比辦馬經的利潤更豐厚,而當時的馬經市場,亦是接近飽和。因此我對賢仔辦馬經的這份勇氣,十分欣賞,當時我在整個馬季,都是買《賢仔馬經》作為支持。但可惜的是,都是因為蝕本原故,營辦了一季就結業收場。

有好多人都會說互聯網的崛起,是令香港的馬經市場收縮的原因,但我一直認為,馬會是令香港賽馬媒體墮落的主要原因,因為馬會以前是一個中立的角色,只提供排位和賽績,最多在電視節目中播晨操和試閘。但現時馬會,卻連馬經都撈埋,只有你有一部電腦,或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看到每一隻馬以往的出賽影片,加上每一日更新每一隻馬在晨操時的影片和資料,在新一季更加會有專業評馬人評述馬匹狀態;再有齊每一隻現役馬的三代血統表,又提供大量的數據查閱,如某跑道某路程某個檔位勝出率,某騎師在某跑道中的某路程的勝出率,某騎師和某練馬師的勝出率。

根本一般的馬經甚至賽馬媒體,要做到馬會一樣的規模,根本必須要投放不成比例的資本,但馬會有巨額的投資額做後盾,要做一個巨型的賽馬媒體,可能只是半場馬的投注額(約二至五千萬)一年就可以成功地營運,雖然對各大馬迷來說是一件喜訊,但是卻令賽馬媒體及其從業員,生存空間續漸收窄,最終導致有媒體結業和從業員失業的後果。

香港的優質評馬人和賽馬記者,已經是買少見少,而最好的亦被馬會收歸旗下,如著名評馬人卡洛斯、周榮澤、駱穎豪、廖浩賢,著名賽馬記者張美德等。但因為賽馬媒體是夕陽工業的原故,一直都欠缺有決心、有質素的新人入行。而馬會招聘賽馬媒體的寫手,竟然要求大學學位加五年相關的經驗,我相信很多合乎資格的人未必對賽馬熟悉,但不合資格的人卻可能是賽馬發燒友。

我最擔心的一件事,是因為現時賽馬的夕陽工業,會令以往評估馬匹狀態、相馬的知識(我們就可以叫做睇馬心法),進一步失傳,因為沒有一些年輕有決心肯捱低薪的入行,甚至有些有決心肯捱低薪的人,卻因為找不到入行途徑而流失。當馬會的媒體進一步擴大,而一些老前輩和著名評馬人相繼退休的時候,無形的賽馬文化知識,有可能會步向完全消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