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有私隱,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私隱

所有人都有私隱,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私隱


繼兩年前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一般稱做《逃犯條例》修訂)後,林鄭政府又重新推出一項震撼香港商業貿易,教外商目瞪口呆的措施 - 查閱公司登記冊的安排將會收緊,公眾再無法查閱公司董事通常住址及其完整身份證號碼;至於「指明人士」查冊時可獲的豁免也會減少,因為要保障個人私隱云云。此一安排早於2013年提出,當年遭傳媒和銀行猛烈反對後擱置;八年後的今天,相信是事在必行。

從事偵查報道的傳媒記者,自是首當其衝;地產、銀行、保險、法律、勞資等各行各業的正常運作,也會遭到嚴重干擾。當進行物業交易時,買家與賣家之身份未必可以核實;銀行審批樓宇按揭,乃至於合規部(compliance),皆難以核實客戶的財產狀況;另外,當勞資審裁處處理個案時,將無法聯絡僱主出庭......整個社會就是亂作一團。

「股壇長毛」David Webb曾在公司註冊處網頁輸入「CHAN, CHI KEUNG」,最後得出245個董事紀錄,發現若遮蓋身份證數字就會出現至少六個相同組合但不同身份的人士,故此他批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0.003%撞名機率」之說法實屬誤導。香港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nce)更重新提交2013年反對收緊查冊的意見書,指出香港會因此而變成既不公平亦不透明的市場,最終使投資者和貿易夥伴對香港的營商信心下降 - 聲稱保障個人,卻為此不惜動搖整個社會及經濟,情境似曾相識!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夠使港府這般堅決?

收緊公司查冊,乃白領犯罪份子(white-collarcrime)的天大喜訊。得到財庫局大開方便之門,公司董事日後要藏匿身份易上加易,輕則方便避稅,重則賴以洗黑錢,本地的空殼公司勢必再作幾何級數的增長,香港金融發展亦更加「欣欣向榮」;同時,奢侈品零售和房地產市場也會有所提攜。

世上有些孤懸海外又欠缺資源的島國正正是專注公司註冊業務,香港毋須大眾接種疫苗和重新通關,也能走出困局,只要有自毀大好前程的決心就可以。保安局要加強執法部門反洗黑錢情報工作之宣告言猶在耳,財庫局就大開倒車的讓罪犯隱匿身份;正行業務幾近癱瘓,偏門生意大發橫財,香港的管治實在詼諧。

「所有人都有私隱,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私隱」,我們的社會是否連《動物農莊》都不如?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9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