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貨行動在大量媒體以偏概全式放大報導後,偽善的泛民,扮激進派,假本土派群起攻之,社會上雖然有一定回響,倒不是一面倒的反反水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放在以前,相信更多港豬會跑出來反暴力,社會責難的聲音會更大。今天儘管媒體,政府,政棍像餓狗搶屎的出來表態,劃清界線,還是很多市民覺得反水貨是要繼續,證明港人是有多討厭蝗蟲。用暴力抹黑本土及反水貨的年輕人作用不會很大,經過雨傘革命後,大部份市民每天看到黑警如何暴力對待學生,暴力的定義已經是另一個層次。其實這段時間,有一個消息政府更應該用來對付反水貨,那就是來港遊客數字下降,消費減少。
當然大部份對大陸有所認識的港人都知道真正影響來港消費特別是奢侈品的是大陸的反貪腐,但不少從事零售業的港人,對反水貨,反自由行是相當反感,無他,就是怕影響飯碗,賺少了錢。從經濟數據上看,旅遊相關佔生產總值不是很多,但對市況,氣氛的影響倒是顯著的。 港人是實際的,當自由行真的大幅減少後,影響了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埋怨的聲音相信會比今天因為女孩哭的大很多。就算不是因為反水貨,現實上比較大機會是因為大陸經濟下行,但到時候媒體,政府及棍們都會利用這機會殺滅本土。
時間回到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大陸剛改革開放,經濟開始注入活力但還沒起飛,那時香港已經被譽為東方之珠,美食天堂,這些名譽也放到教科書上,學生從書本上認識的香港就是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城市。那個時候街上的遊客都是外國人,日本人。在尖沙咀逛街,常常會碰到兩三個日本妹遊客,很卡娃兒地拿著地圖找景點,畫面非常和諧;走一會又會有外國人問路,正好用來練習英語。那時候沒有滿街藥房,珠寶店,廣東道也沒有操普通話遊輪兜售員,沒有迪士尼,也沒有大佛,不過那時候香港叫東方之珠。今天,基本上已經不會在碰到什麽外國遊客,日本遊客,或許那是因為日本經濟不好了,但喜歡旅遊的香港豬們,你會不會去一個只有藥房,珠寶店的城市?你會不會去一個滿街都是拖著旅行箱,或蹲在地上的人的地方去旅行?
置諸死地而後生,香港無論在產業多元化上,地產發展,旅遊業,都已經到了不死一次是救不了的地步;整個城市全方位的服務大陸已經把原有的色彩抹掉,因為這樣這個城市的人有些憤怒了,但更多已經跪下來賺錢。沒有自由行的香港真的會死嗎?會,現在的香港一定會,到時候,珠寶店沒了,藥房沒了,租金下降,地產崩潰。但慢慢,一些小店會出現,之前因為太貴租而倒閉的老店,又重開,年輕人的創意因為成本下降得到生存的機會,本土特色再次出現。
又或者我們繼續賣藥,賣白花油,街上都掛著絢爛得像夜總會藥房招牌,那時候外國人會這樣說起香港:那個城市很漂亮,街上的店鋪招牌都是一閃一閃,不愧為東方之珠啊。
(原文刊於第二十八期《熱血時報》,於2015年3月22日免費派發。請支持文化抗共,訂閱《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eg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