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認識一個朋友住大坑西邨,才知道有這麼特別的一個屋苑的存在。偶然聽到朋友提到開居民大會,可能就會清拆重建,然後又不了了之,因為講唔掂數。一直以來都當趣聞聽,過耳即忘。
竟然,2015年的施政報告,令這屋苑的事變成全香港人的目光所在。多張報章天天報道,政府講完,恆基地產主席四叔李兆基再講,然後政府又推搪。若然不認識那位住大坑西邨的朋友,不是幾年前已經開始聽過要重建這個屋苑,真的會以為梁振英班子竟然會想出這麼厲害的新意思。立法局早於1999年已經提過其管理機構政府管不著的問題,2010年開始已經講重建,只是一直解決不了當中的疑難,才拖拉至今。其實大坑西邨的事近年都有在新聞出現,久不久就提,但香港一般小市民,哪有時間每宗新聞都追得貼?村民未聽過,分分鐘以為梁振英其實好做得,只是大家無給予機會。大陸的阿爺望住個數字,也會覺得有新諗頭,會建這麼多間屋。有這個搶功能力一流,心術卻不正的特首,香港真是風水太差。
回說大坑西邨。Blogger「德看生活事」的文章「官商拉鋸.邨民當災──大坑西邨的故事」把相關歷史源由和利害衝突論述得很清楚。簡單來說,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後,政府為安置那些受災住戶,便以特惠地價批地給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邨。後來,當最後一座民泰樓於1980年落成於石硤尾站上面後,管理大坑西的平民屋宇與房委會洽商,得到其協助找租戶。按2011年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於立法會上答覆指出,當時「房委會在九龍某些第一型和第二型的舊式公共屋張貼告示,向公屋住戶轉達該公司的邀請,並根據他們自願遷往該的申請,安排他們遷往大坑西,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根據房屋署的資料,在1981年期間,共有181個原本居住於房委會的公屋單位的住戶透過上述途徑自願入住大坑西」。也就是說,現居於大坑西邨的住戶,除了大部分源自石硤尾大火的災民,有少部分本來是公屋住戶,是受屋委會協助接受邀請去自願遷往該的。所以,政府豈會對這些住房沒有責任?
平民屋宇是一家由多個大商家和知名人士自資組成的非牟利團體,不只李兆基,也包括李國寶、李國章等。這是由私人公司興建及管理的公共屋邨,雖然很像公屋,當中也有本來就是公屋住戶的家庭,但其業權及管理是屬於私人房屋。就算不講重建,這個屋苑的管理問題,也不是政府可以處理到的,這一點,早於1999年時任房屋局局長黃星華已於立法會上回覆:「該公司的董事局獲賦予管理和出租有關單位的全部權力,政府沒有權另行設立機制,監管該公司的運作情況。」
聽到都覺得複雜,而且那些都是人,不是可以隨便要剷走就剷走的東西,要怎樣安置已經難妥善處理,還加上業權(既有本來木屋有自住單位的住戶,亦有公屋租戶轉過來的住戶)和地價問題……以上這些,都是近日不停炒熱這個重建項目的傳媒,沒有重提的。香港的主流媒體,充當政府喉舌,搖旗吶喊,給市民很快有很多單位可以落成的希望,卻低調處理當中牽連的問題。
2010年開始已經講重建,如果這些問題是容易解決的,這個項目早就已經動工了,哪兒還有梁振英可以領功之處?既然梁振英把這個項目帶到香港的市民眼前,成為焦點,那是否表示現屆政府會為解決這個重建項目的各種問題,多出一分力?所以李兆基馬上出來講幾句,食住個勢,提議重建石硤尾大坑西邨,再以低價賣給在職及中低收入青年居住,實屬正常。
然而,除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馬上說「大坑西邨是私人租住屋邨,若果重建,住戶安置問題應由平民屋宇公司自行負責,除非將相關土地送給政府,否則政府與房委會都無責任,協助安置住戶」,梁振英亦於1月17日的電台節目上表示,「大坑西邨並非由政府持有,相信私人機構在重建過程中能用更彈性的方法,處理居民安置及搬遷問題」。即是說,政府還是沒有責任安置居民。
不講你的政治取態,不講你的媚共賣港,不講你的貪贓枉法,只講你提到的這個眾多項目之一,你到底是真心做事,還是扮做搶功,搏大家無留意細節?公道自在人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