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化戰略與背景分析

赤化戰略與背景分析

赤化,殖民式換血計劃,正是中共的一連串的驚天大陰謀的目標。在政治體制、施政方針、經濟政策、土地規劃、人口結構、房屋制度、教育系統、運輸系統、醫療制度中進行根本性侵略、植入、改造。最終目的是侵略香港的獨立主權、植入和諧式思想,改造香港人原有生活面貌。

赤化計劃

城市規劃:深港一體化,建立香圳

人口結構: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醫療系統,輸入大陸孕婦

教育系統:大學大陸化、建設落馬洲高等教育城、普教中

經濟政策:CEPA(邊境審批:2014估計約5000萬名內地人來港自由行)

土地規劃:深港一體化,邊境模糊化,先是新界東北、繼而元朗

房屋制度:豪宅林立,大陸人滲透率攀升

運輸系統:廣深港高鐵,粵港自駕遊

以防萬一,中共更在香港設立多個軍營(港英時代建立),以中環為據點。中環軍營、正義道軍營、槍會山軍營、赤柱軍營、新圍軍營、九龍東軍營、石崗村軍營、新田軍營、昂船洲軍營。


在這科技革命的時代,新媒體運動讓資訊以爆炸式速度散播,中國受到多方民主國家、人權組織、人民的監察,只好將有形的暴力隱藏於無形暴力之下,以輿論戰爭、網絡戰爭企圖斬草除根,在意識形態層面阻止香港人維護主權,抗拒赤化,是因為中共充分明白香港人心底裏面對中共的恐懼,恐懼強權,恐懼變幻,恐懼暴力,恐懼死亡。

然而,你的恐懼是中共政府的最後武器。
Your fear becomes the ultimate weapon of the goverment.

赤化的背景和原因

赤化之始,起於1997年7月1日,立於2003年CEPA,察於2012年D&G風波。

赤化,實質上為中港資源爭奪戰,意識上為中國人自卑情意結作祟。

先說資源爭奪戰。近年,香港人將中國人比喻為蝗蟲,有以下解釋:

據《約珥書》二章,凡蝗蟲經過之地,一切穀物吞滅,被吃得一乾二淨。

服務單一化,主要針對大陸旅客,無視本土實質需要,導致商品單一化,藥房、鐘錶行、金店林立,傳統商店無以為繼,大陸人來港搶奶粉,搶學位,搶床位,搶樓,最後攻破香港人的身份,自立新香港人,在民主黨、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的協助下,領取綜援,由香港納稅人埋單。

簡單來說,中港存在利益衝突(interest conflict)。


中港文化差異,形成巨大鴻溝

 親中人士指出,中港兩地均是中國人,血濃於水,沒有所謂赤化之說。然而,自2003年 CEPA,港府曾一度以香港需要背靠中國企圖消滅香港人優越感,用中國改革開放之名突顯中國今非昔比,大國崛起。經過好幾年的中港磨合,本土派、香港人終於明白到兩地存在的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中國人表面上是經濟輔助香港,暗地裏表現出中國人的紅眼病,眼紅香港人的文化傳統,列強欺負中國人,中國人欺負香港人,對外懦弱,對內英雄,符合中國人「犬儒式愛國主義」。香港繼承了97年前宗主國的司法獨立、人權自由、繁榮穩定,而新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革了文化人的命,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批鬥良心知識份子,到現今依然採取「維穩壓倒一切」,實行階級鬥爭,在政場蔓延白色恐怖;摒棄禮之教化,赤裸裸的人類劣根性表露無遺,取代「仁、義、禮、智」等美德的是骨子裏面的「兇殘、鬥爭、貪婪、自私」,體現在人口販賣、器官買賣、豆腐渣工程、假油、假雞蛋、假奶粉、假身份。

1978年後,人民追隨經濟改革開放之路,信奉「發展才是硬道理」原則,齊齊當個暴發戶,卻以為經濟和政治可以雙軌前進,可惜,在政治上,中國依然是魯迅筆下的那個「無聲的中國」。簡單來說,中共領導下的新中國是「儒表法裡」的極權國家。

香港成為了良心的最後保壘,堅守核心價值,以雞蛋的一方抗拒高牆。


百年法治精神,一日蕩然無存

 

(歷史背景:1844年8月21日,港英政府頒佈的第15法例《高等法院條例》,為香港司法獨立的開端。)

凡是要攻破人的心理防線,便需摧毀他們最珍而重之的價值,而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普世價值(法治、人權、自由、公義),具體彰顯在香港的司法獨立上。四次人大釋法(吳嘉玲案、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特首任期、剛果絕對外交豁免權),違反法律的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白皮書撕毀了《基本法》冠冕堂皇的外表,以「三權合作論」模糊「三權分立論」,摧毀香港百多年來建立的法治系統,正式進入人治時代。

 

抗拒赤化之路,唯有革命一途

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When dictatorship is a fact, Revolution is a duty.

 全民制憲,香港自治,習武組軍,提倡粵教,重申掌控經濟自主權、軍事自主權、邊境自主權、外交自主權,方為保存香港之舉。



參考書目:李怡《香港思潮》,廣宇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