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幢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

三幢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

政府今日(5月20日)刊憲,公布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位於中環的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和香港大會堂,以及旺角的雷生春列為法定古蹟。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位於些利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建於1915年至1916年間,由孟買商人哈吉.穆罕默德.埃薩克.埃里亞斯捐款興建,以取代原址的舊清真寺。

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以混凝土和磚建成,布局呈狹長的長方形,沿東西向的軸線而建,正門位於東面,朝拜牆位於西面,朝向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沙地阿拉伯城市麥加的克爾白(又稱卡巴天房)。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具豐富的伊斯蘭清真寺建築特色,例如宣禮塔蓋有圓拱頂,配以尖飾;正門門廊和禮拜殿入口的多葉形尖拱門;彩色玻璃窗上方的尖拱;禮拜殿中央的八邊形圓拱頂;朝拜牆上的米哈拉布,以及牆上的庫法體書法圖案。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見證本港穆斯林社群的發展,現時亦是香港穆斯林社群重要的禮拜和聚會場所。


   
香港大會堂位於愛丁堡廣場,為本港第二所大會堂,在1962年3月2日由當時的港督柏立基爵士正式揭幕。大會堂是本港首個向所有市民開放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和多項重要典禮的場地(包括五位港督的就職典禮和法律年度開啓典禮),亦是培育本地表演者的搖籃,見證本港的藝術及文化發展。此外,它亦見證政府的承諾,通過建設一個集文化活動和市政服務的樞紐,肩負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改善生活水平的責任。

大會堂設計簡樸,着重功能,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優秀例子。它由低座、紀念花園及高座組成,三者由有蓋行人通道連接。低座設有音樂廳、劇院及展覽廳,高座則設有婚姻登記處、公共圖書館及演奏廳等。紀念花園和位於中央的十二邊形紀念龕,是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保衞香港而犧牲的軍人和平民。大會堂位於海旁,除了密封的表演場地外,建築物的設計讓其他設施都擁有海港景觀,從而營造空間感。大會堂是罕有及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引領當時香港的建築潮流,並成為標誌性建築。


 
雷生春是一幢四層高的唐樓,位處旺角一幅三角形土地,建於1931年,由九巴其中一名創辦人雷亮擁有。雷氏家族在地舖經營藥店,並居於樓上各層。雷亮於一九四四年辭世,藥店於數年後結業。2003年,雷氏家族將建築物贈予政府作保育之用,是首次有業主向政府捐贈歷史建築。

雷生春由建築師W H Bourne設計,屬混入裝飾藝術元素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有明顯的水平線條和大量古典細節,建築物正立面採用弧形設計。

(政府新聞處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