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武漢肺炎,反轉了全球人類生活習慣;突發狀況令從未出現或新生的行業迅速盛行,隨之而來是新舊行業的更迭。
若說影視娛樂,我們愈來愈接近戲院沒落的臨界點。本來,串流在這十年間已改變一代人的收看習慣,然而疫情令人減少外出,就連較少接觸新平台的上一代也開始留意串流平台及發現其好處。不管是Amazon Prime、Disney+、Netflix或甚是本地的myTVSUPER和hmvod,瘟疫過後只會更流行。
更甚者,環球電影的《隱形客》(The Invisible Man)、《獵逃生死戰》(Hunt)和Sony的《喋血戰士》(Bloodshot)等,為應對美國各地戲院關閉,上映十多日甚至數日後,立即登陸串流平台試圖「止血」。又有另一種情況:像迪士尼的《魔雪奇緣2》(FrozenII),為讓民眾解悶,決定提早三個月在自家平台上架。非常時期的非常狀況不會持久,但若電影在網絡平台上架的收入足以回本,甚至帶來額外收益的話,片廠將會加強在串流平台的佈局。
那麼,戲院面對人流下跌,同時觀眾改變收看習慣,又怎樣應對呢?以香港為例,近月戲院的最大動作是提供外賣服務,由爆谷到熱狗實行搶走便利店生意。但煲韓劇、美劇的場景,需要爆谷熱狗「助興」嗎?未必。再者,部份戲院位於商業區,不是外送距離太遠,就是區內的需求本來就不足。
另一種做法是力推舊片重新上畫。受荷里活片廠無限期押後注目新片的映期,直播演唱會、舞台演出又不斷取消,較能保證片源和客源的進取做法,是安排經典舊戲再上畫。例如,英皇戲院早在2020年1月重映的《22世紀殺人網絡》IMAX版,百老匯電影中心則有《仙樂飄飄處處聞》修復版,嘉禾院線力推「張國榮電影精選」,以及《2001太空漫遊》巨幕復修版等。戲院近年改變策略,不時重映經典,若此舉叫好又叫座,未來極有可能恆常化。畢竟如《2001太空漫遊》,甚至《教父》三部曲和《異形》系列等經典,有固定的影迷市場;新一代想重溫當年戲院的震撼,都願意再花多些少錢入場。在電影節不斷取消,話題電影消失下的空檔,總算殺出另一條血路。
雖說身體健康要緊,但保心靈的健康亦很重要。希望大家在疫市下都找到自娛的方法,別讓生活過度壓抑。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0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