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從事電影公司公關部的朋友分享前年萬眾矚目的大片《銀翼殺手2049》之小八卦 - 上畫前已是影迷話題,而且《銀翼殺手》經年累月亦早已贏得大批追隨者,本身亦是Cyberpunk科幻神作 ...... 在接近淡市的十月尾檔期開畫,沒有強勁對手,天時地利加人和,按理必定大收吧?
的確,電影口碑佳,但論票房收入,卻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朋友一看首周表現當堂反白眼,從未想過觀眾如此不賣賬,也想不通如何向片主解釋。不是說《銀翼殺手》是經典嗎?科幻迷都期待有續集嗎?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友人最近又被指派去負責《銃夢:戰鬥天使》的宣傳工作,與《銀翼殺手》類近的話題又再炒起來,一班中年動漫宅大讚力推。究竟這部掛著大導演占士金馬倫名字的經年製作,會否重蹈《銀翼殺手2049》之覆轍?
幸好,電影在香港上畫後表現倒不錯,截至年初四已收逾千五萬。執筆之時美國還未上畫,然而口碑卻是一般,因此外界已開始預測,此片可能成為本年度首部「蝕入肉」的大型商業片,票房甚至比去年的《移動城市:致命引擎》更慘淡 ...... 屆時,片商20th Century Fox或要承受高達兩億美元的虧損。
所謂宅界經典,何解經常慘淡收場?特別是電玩或日本漫畫改編的「期待大作」,通常死得最慘,由《龍珠》和《魔獸世界》到Netflix的《死亡筆記》,觀眾都不賣賬。當然,它們都面對製作(包括視覺特技、劇本、導演及剪接等)質素低下的問題,但為何像樣一點的成品,都是徒有口碑,沒有市場?
事實是,對大多數觀眾來講,這些所謂的經典確實沒多大特色;眼底下同類作品比比皆是,為何要買票入場?以《攻殻機動隊》為例,十多年前已被《22世紀殺人網絡》「偷橋」;當其他「經典」都一一被「取經」,再深刻再有趣味的題材,早就被淘空。同時,荷里活片廠取得「經典」的改編權,往往需要籌備數年甚至十數年才可開拍,結果改編電影就變得沒甚看頭了。
再進一步看,所謂「經典」是幾多人眼中的經典?漫威的超級英雄品牌背後是持續的全球性營銷,於電影以外形成強大聲勢,再加上極富娛樂性的電影,才有今日成績。反之,日本動漫再流行,絕大多數作品在全球的知名度並不如想像般高;在這小眾市場中,又有幾多人願意付鈔?
結果是花盡心力、傾注心血和資金製作,觀眾卻不賣賬。
宅經典不要信到十足
筆者最後告誡這位朋友,宅世界奉為經典之物,往往跟商業世界有一定落差。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67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