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有的政治指標

香港特有的政治指標


歐美等地分析政府的施政方針及相關政策的成效時,往往需要進行多項調查及統計,得出許多數據後加以分析、綜合才向公眾發表。

香港則要來得簡單,一位位建制派議員為港府的施政發言時往往不顧身份,更不考慮自己的知識是否足夠評論相關的措施,卻有效標示出當今香港政界的水平,令筆者不禁為之驚嘆。

由於建制派不乏此類專才,恕筆者只能舉出其中兩名議員為例。

以筆者的愚見,具備指標作用的建制派議員,首推葉劉淑儀。在佔領行動期間積極支持警方的執法手段,先發表「雨傘也有一定的殺傷力」、「示威者不是省油的燈」等言論、爾後視《防止賄賂條例》於無形,贈送水果予警方以示支持;最近,她率先公開支持青少年軍,並聲言現時組成已是姍姍來遲──啊、不、是「珊珊來遲」;另外,她亦不顧自己沒有電影製作的經驗,開腔支持「香港電影一定要同大陸合作」。

李慧琼亦有一定的指標作用,她曾針對佔領行動是否外國勢力介入而斷言「相信就見到證據,不信就會說是生安白造」;近日,她更無視《公安條例》中「禁止成立半軍事組織」的條例,率誠地道出,青少年軍宣誓報效祖國是合情合理──唯獨不提合法與否。

當然,筆者並不鼓勵盲目反對個別人士及組織,只是以香港市民的角度來審視,一眾建制派議員實在眼光獨到、見解獨特,不僅能有效反映出現任港府的施政方針,更讓香港市民看出當今香港政客的水準。難怪香港不時有部分聲音指出,建制派議員比泛民議員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