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恥辱結束一週年,一群自詡「運動領導者」爭相出來,對「運動」作出回顧反思。然而,這些反思卻是圍繞他們所付出的,及所謂「犧牲」了多少,就是沒一個是讚頌在默默無聲付出血汗的群眾,更甚是反過來怪責群眾「不聽話」。
其實要反思,就是為何總是人多氣勢如虹的時候,那些自詡領導者就會出來叫停、叫撤退;為何偏偏又在人丁單薄之時,卻又來叫一些沒可能達成的升級行動。那些自詡領導者的一群人,無視戰場上的戰士天天面對黑社會、警察的暴力對待,明明被無故地打得頭破血流,還反過來視之為「暴力抗爭」所換來的後果。這些人為表自己清白,爭先恐後、前仆後繼趕著與他們割蓆;這些人所作所為,就是不斷將抗爭者的抗爭成本增加(被毆打、被捕風險是「最低消費?」),極力降低政府的管治成本(主動解散群眾、挺身舉報抗爭者),還有臉出來自誇領導運動。
他們在未得到任何成果之前,每天出來叫浴血戰場的群眾退場,目標由「我要真普選」,退到甚麼「民情報告」,退到無條件退場。他們身上的衣服上還帶著陣陣冷氣,就坐在等警察拘捕,閃耀奪目。今天,他們還認為自己沒有錯,認為將來群眾仍需要他們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