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官媒亂吠 屈港人埋怨新移民

強國官媒亂吠 屈港人埋怨新移民



正值中秋佳節,大陸官媒《人民人報》海外版今日(9月19日)發表評論文章,題為《赴港單程証 圓了眾多團聚夢》,反駁早前港人刊登要求收回單程証審批權廣告中對新移民之指責。文章指港人把樓價高企、教育和醫療資源短缺、貧富懸殊擴大等問題歸咎於新移民過多,沒有找尋問題根源,反而尋找替罪羊,是諉過於人。

文章又引用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早前在報章上的撰文及保安局的資料,指單程証制度政策行之有效,又具備法理基礎,不需要作出改變。又指從回歸後至去年底,共有約7.6萬名內地居民持單程證來港,當中約一半與配偶團聚,一半與父母團聚,另有少數人與子女團聚,讚揚單程證是兩地分居家庭團聚的「救命符」。

文章指近年雙非孕婦、奶粉荒、樓價高企等問題出現,不少港人只是採用限制外來人口的簡單思維去看,又把單程証和「擠佔香港資源」掛勾。香港社會不時傳出要求調整單程証政策、減少配額的聲音,也有人要求收回單程証的審批權,以輸入較高質素的人才。但是《基本法》已規定,單程証的受理、審批和簽發屬於內地公安部門職權範圍,因此也就不存在特區政府「取回」審批權的理據。

文章更引述《文匯報》的評論,指香港根本沒有能力審批、限制大量的內地人口來港,若非中國內地為香港守好大門,香港難保不陸沉。文章又認為單程証制度合理,也並不單由香港一力承擔,但是當香港社會面對內外矛盾,民生資源短缺,物價上升,從內地來的新移民,很容易便成為某些保守思維的替罪羊。對單程證的質疑及其背後的憂心,有關方面也不能輕慢。

文章最後反過來把問題推給前港英政府,指現在香港的不少問題,都有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因素。如港英政府過度重視地產和金融,種下惡果。到香港工廠北移,結構性失業出現,財富分化才進一步加劇。高生產成本、高物價、高通脹才是香港經濟復蘇的阻礙。所以政府推出合適的政策,才是解決香港深層矛盾的根本,但這是需要特區政府的智慧和香港與內地的溝通與互動。


近日,中共官媒已連發好些文章批評香港人。例如,昨日《環球日報》刊登文章,批評香港人「浪費」,是環境保護的大敵。殊不知一直打算開發郊野公園,或欲求興建更多商場鼓勵消費的,其實是中共一直苦撐的特首梁振英及旗下「梁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