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化冰桶熱

膠化冰桶熱

Ice bucket challenge 由美國開始,火速經網絡蔓延到港、台。據在下的理解,最先從 Mark Zurkerberg 挑戰 Bill Gates 開始廣為人知,然後挑戰由名人之間傳開。台灣的政、商、娛名人通通被挑戰,香港由娛樂圈名人開始,也有些政治人在玩了。事不過三日,網絡熱熱鬧鬧,熱潮來得快,也崩壞得快,劣拙的模仿、小器的方丈、為玩而玩的無聊人,通通把這原本極有意義的活動迅速貶值。

為甚麼是冰桶?因為挑戰的源頭是為了籌款給 ALS(漸凍人協會,漸凍人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肌肉會逐漸衰弱、萎縮,最後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透過一桶冰水淋頭去感受漸凍人的痛苦,繼而捐助他們。當挑戰來到港、台,感同身受這部份被抽空了,只簡化成淋冰水/捐錢,或者又淋又捐,再發展下去,就可能會傾向於為挑戰而挑戰,這個情況已經開始出現。


我剛才又提到有劣拙的模仿,我想講,民建聯的陳恆鑌就自淋了,他有好幾個令人反感的 odd 位:

一、我從片段聽唔到有人 challenge 佢喎,所以我話佢係自淋;

二、他竟然係捐錢畀中國紅十字會。喂,中國紅十字會喎,郭美美喎,幾廿萬一劑喎,你捐俾佢買手袋喎。喂,你雖然係民建聯啫,但係都唔使連捐錢到要咁忠心呀;

三、佢挑戰戴耀廷。挑戰戴耀廷無問題,但係聽佢片段中講,佢係覺得戴耀廷教壞細路(去佔中),叫戴耀廷淋盤冷水清醒一下。佢之後挑戰李卓人同樣都係抽佢政治水,話佢要諗清楚仲有冇收人捐款未交代。呢啲做法咪扭曲原意兼且小家囉。明明大大方方挑戰自己兼做善事,你係都要抽人水,一點大將之風都無。


小器的方丈係陳淨心。話說香港一班插畫家玩野,由冰桶二創出「淋屎挑戰」,畫出來。Cuson、文地貓、謝曬皮都有份玩,咁呢,阿皮姐就畫陳淨心被屎淋喎(Cuson同文地貓都係畫張融),陳淨心小家到呢,話要採取法律行動。

當一件事的意義被抽空,只餘下形式,其形式就會被賦予新的意義。一件事去到令一個文化會被賦予新意義,這是正常的,但現在落入沒幽默感又小家的建制派,就落得如此肉酸下場。在劣幣驅良幣的情況下,冰桶勢必極速膠化。我等緊 689 自淋。

對於有人要挑戰自己又做善事,當然無問題。我要思考的是,what next?我們要問,冰淋了、錢捐了,之後呢?等下一個 gimmick 才做善事? Ice bucket challenge 最重要的元素是「感同身受」,港台得其形而不得其髓,勢必淪為一閃即逝的潮流,一個月後,大家笑一笑,再沒有人關心錢捐了給誰。

我要挑戰的是整個關於「做善事」的心態。捐給 charity 是容易,而且也算是有效的。但上述提及的精髓「感同身受」,用基督徒熟悉的詞語講叫「道成肉身」,乃是「進到問題所在、感受問題所在,甚至浸沒於問題之中」,是一點也不浪漫的同行。長期地和有需要的人同行,才是真章。Gimmick 有用,可以喚起關注,但要使關心 sustain 才是 real challenge。

最後貼一段齊澤克的影片,講做善事的。你不用同意他,但值得我們思考。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