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谷阿莫平反

為谷阿莫平反



我是谷阿莫(Amo Good)的fans,閒時也會看看谷阿莫的youtube 短片。先當你不認識谷阿莫是誰,簡單介紹一下,他是一個台灣人,以「X分鐘看完電影XXXX」系列的短片而紅遍網絡。

看谷阿莫的短片,數分鐘就可以看完一套兩小時,又或一系列十多小時的電影。他只是單純地說故事而不會加上評論或解讀,正如他的自我介紹:「我不評論故事背後的含意或­導演拍攝的用意,因為那些東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如此,但谷阿莫說故事能力高超,掌握劇情重點與及笑位都恰到好處,加上他那把平淡的聲音與及幾乎不喘氣的演說方法,混在一起實在有趣。

上月與女友到大阪旅遊,她是哈利波特的忠實fans,嚷著要去環球影城新開的哈利波特展館。但我卻沒有認真看過哈利波特的書或電影,怎麼辦呢?當時我就是看了谷阿莫的《9分鐘看完18小時電影版哈利波特1-8級》短片,大概清楚明白這個「男孩讀小學的故事」是甚麼。看谷阿莫的短片,有時讓你可以可以快速地知道電影故事,有時可以幫你省卻時間去看那些不看也罷的爛片,有時則幫你去發掘那些滄海遺珠冷門片。

最近有傳台灣新北市文化局有意請谷阿莫拍攝「5分鐘看完一本經典小說」短片,事件引來爭議,台灣作家楊照昨日(5月18日)更在其Facebook 上直指這種「5分鐘看完一本經典小說」短片是「摧殘文化」,對經典作品的糟蹋,是「媚俗反智」的事。

我絕對明白楊照的意思,讀一本小說,並非只要知道誰誰誰在何時何地遇見了誰誰誰,發生了甚麼事,有個甚麼的結局。作者怎樣的去鋪排及推進劇情,怎樣的正面側面立體刻劃人物個性,怎樣埋下伏筆,怎樣安排主線副線怎樣分場,那些場境有甚麼隱喻,這些都是要讀者打開書本細閱才可體會得到。看書,就如與作者神交一樣,專注的看作者的一字一句,慢慢的消化,才可意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感興,才可傳承前人留下的智慧。

作為一個喜歡文字的偽文青,我認為花時間打開書本,是對作者最大家的尊重。然而,那些的「經典作品」,諸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近千頁的大大本厚厚的,好多時候的確嚇怕讀者。不少出版社都會推出兒童版的「經典作品」,小時候我也看過不少,對故事感到沒趣的,起碼都大概了解書的內容,而有興趣的自然會去找原來版本從頭再讀。又例如,TVB 在八九十年代拍過的不少金庸名著,也吸引到很多我這一代的人,在看完劇集再看書。這些手法的確通俗,但總比文化人租個cafe 搞讀書會有效得多。新北市文化局找谷阿莫所做的,其實也是大同小異,以另類手法吸引讀者,試圖令更加多人接觸到那些「經典作品」。是否媚俗反智、摧殘文化呢?這個就真的見人見智。

數碼時代,消閒娛樂活動越來越多,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全世界的書市都在萎縮中。文化人與其堅守獨家村,倒不如嘗試走進人群,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看書的樂趣吧!


(自由時報截圖)


我相信,仍然相信,紙本書才是閱讀的正統,無法被電子書取代。紙本書有而電子書沒有的,其中一項是時間性,或說時間感。紙本書有新有舊,書會隨著時間變舊,也就是書跟我們活在同樣的時間消蝕中,即使印了同樣內容的書,新書和舊書就是不一樣,尤其是自己...

Posted by Yang Zhao on Sunday, May 17,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