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嘟卡過閘唔駛半秒 港鐵引入QR Code嫌未夠逼

日本研究嘟卡過閘唔駛半秒 港鐵引入QR Code嫌未夠逼



港鐵日前宣布8月會公開招標,響收費系統加裝QR Code掃瞄器,聲稱為開拓更多電子支付渠道以及方便訪港遊客喎。唔少人形容港鐵「退化」遷就手續繁複的QR Code技術,仲要額外斥資加裝掃瞄器,偏偏唔快啲支援市面Apple Pay或Google Pay等NFC電子支付技術,唔係戇居就係擺明送錢俾中共。有網民更預言日後港鐵出入閘必定更慢更加排長龍,日日打交都似。但其實嘟八達通實際可以有幾快呢?香港又似乎無乜相關數據,筆者就嘗試搵一下其它類近八達通嘅鐵路系統參考。

及得上香港載客量嘅大型鐵路運輸系統要數日本。日本現時發行嘅「非接觸式」交通IC卡,例如JR東日本發行嘅Suica卡、或JR西日本發行嘅ICOCA等等,都同香港八達通一樣係使用FeliCa RFID技術。Suica卡響2001年11月啟用之前,JR已經研究到底拍卡處理速度要有幾快,先唔會人流高峰就塞死晒?結果搵到2005年椎橋章夫發表嘅一篇有關IC卡乘車系統高速處理技術應用嘅論文就提到,原來嘟卡過閘半秒都唔駛。

論文提到如果係舊式嘅儲值磁卡系統,由入票、讀取資料、判定車票有效、寫入資料、確認、出票,上述工序需要0.7秒處理;但非接觸式交通IC卡只需擺近感應區再拎走,理論處理時間就大幅縮減至0.1秒。JR在Suica卡啟用前又進行了實驗,模擬一個每日有30萬人流嘅車站「田町駅」內乘客嘅出入移動,結果顯示如果每部閘機每分鐘處理47人就足夠消化人潮。而計算每位乘客通過閘機嘅停留時間,若嘟卡過程順利一氣呵成,停留時間平均只係0.52秒,極限值更快至0.2秒!


論文內提及的車站模擬實驗示意圖,每部閘機每分鐘處理47人就可消化人流。
有趣嘅係Fig.7模擬使用舊式轉棍閘機,每分鐘只能處理32人,會出現人潮倒灌回月台嘅慘況,所以推出IC卡同時要更換自動開合嘅活板閘機。



理想拍卡手法係拍落感應區,唔係飄過感應區上空;閘機拍卡的平均逗留時間為0.52秒,最快0.2秒搞掂。

即係無論理論上、日本研究數據、定係香港人用八達通超過廿年經驗,嘟卡過閘其實只需大約半秒(唔計鍾意張卡擺手袋暗格,再成個袋撻上閘機捽嗰班人)。用膝頭哥都諗到,要開App load個QR Code出嚟、對住鏡頭掃描搞一大輪,係拍馬都追唔上嘟卡咁直接方便(我嚴重再講多次,唔計捽袋嗰班)。

香港八達通收費系統在1997年9月1日啟用,係世界上最早發展嘅電子貨幣。現時市面流通逾3000萬張八達通卡,即係平均每名香港人有4張卡,普及率仍然領先全球。結果港鐵有優勢唔善用,嘥錢支援樣慢嘅嘢慌死車站仲未夠人逼。日本Suica卡可以綁落Apple Pay用就真係方便遊客喇,港鐵作為八達通大股東麻煩學下人哋啦。


日本2017年舉行嘅Comike93活動Day1,頭班車乘客狗衝出閘盛況。大部份人拍卡出閘唔駛半秒完成,如果用QR Code可能排到Day3都未出到閘。

(參考文獻:椎橋 章夫(2005). ICカード乗車券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律分散高速処理技術とそ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計測自動制御学会産業論文集, 4(7), 41-49.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