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當時的香港政府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建議,宣佈委任呂衛倫為一個國際顧問團的主席,負責全盤檢討香港的教育制度。
國際顧問團在1982年11月正式發表外界稱之為《呂衛倫報告書》的《香港教育透視:國際顧問團報告書》,對香港的整體教育政策、考試制度、高等教育、中小學、幼稚園、持續教育、特殊教育、教師組織和人力需求等各方面均作出分析和提出意見。
其中,報告書認為「在其他因素沒有分別的情況下,母語是教與學的最佳語言」,並建議香港推動雙語政策,具體方法是讓小學完全採用母語(即廣東話)教學,至中一開始逐步採用兩種語言的課程,最後達至中三一半課程以中文教授、另一半則以英文教授。
後來,教統會分別於1984、1986、1990及1996年發表的第一、二、四及六號報告書中,都建議政府積極推動母語教學。教統會更在第六號報告書中,敦促政府加大力度,具體地公布個別學校應採用的教學語言,並清楚說明如何執行有關政策。自此,推動母語教育成為港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一大方針。
一九九七年九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七號報告書,全文並無述及本港學校須用普通話教中文。
而同一時間,即同為一九九七年九月,教局反而發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鼓勵母語教學,並於1998年開始落實執行。
至1999年10月「課程發展議會」發表《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改革建議》於「學校課程改變,學習範疇芻議」中提出長遠考慮:在整體的中國語文課程中加入普通話的學習元素,並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
然而奇怪的是,在2000年「教育改革」開始。「教育統籌委員會」在第一次提出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全文中卻並無一詞提及教學語言須改革為普通話,就連普通話一詞也並未提及。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隨後在2001年施政報告表示「推廣兩文三語,是我們的既定政策」。
翌年,在《教育改革進展匯報會2002》中只提及語常會在檢討本港語文教育的同時,一併研究應否為教學語言政策訂定長遠策略。並沒提及須將中國語文教學語言全盤改為普通話。
其後,《教育改革進展匯報會2003》時則表明語常會支持採用學生的母語作為教學語言,同時指出語常會認為,現階段不宜為全面轉用普通話作為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訂定明確的政策和時間表。語常會建議進一步研究學校成功轉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所須具備的條件,亦鼓勵認為本身具備足夠條件的學校嘗試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然而有關的中文科教師必須符合普通話教師口試及課堂語言運用的語文能力要求。
而在《教育改革進展匯報會2004》當中亦只是建議「開制定一套可適用於本地學生和在職人士共同參照的普通話能力等級架構,並極力爭取與國家語言及文字工作委員會所訂之國家測試的水平等級接軌。制定架構及相關考試的工作預計於2007年底前完成,以讓自1998年開始在學校學習普通話,並於該年完成中三普通話課程的學生(或其他人士)作參照及報考相關考試」而已。
其後教統會更於2005年發表《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在第一章引言1.7寫出「亦有人認為香港既然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母語」應該是普通話。我們認為「母語」是學生和教師最能自然流暢地表達意見及思考的日常用語。對香港大部分人而言,他們最有效與人溝通和表達意見的口語是廣州話,書面語是中文。」
在2006年,第二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施政報告中重申「必須提高市民兩文三語的能力」。
但弔詭的是在兩年後《教育改革進展匯報會2006》中卻報告「為提升中國語文科教師的普通話能力,語常會資助在職中國語文科教師於暑期前往內地,修讀為期四星期的普通話沉浸課程。截至2006年底,已有約1100名教師獲得資助,資助金額合共超過710萬元。」同時又指出「語常會於2007年完成就學校成功轉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所需條件的研究,並推行措施,支援有意作出這項轉變的學校。」
語常會其後於2007年10月30日宣佈,撥款港幣兩億元,從2008年9月起,在中小學推行為期4年的「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以呼應「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的建議。
2008年1月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景嶺書院、香港拼音優化教學促進會、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香港普通話專業學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共七間機構建議教局於十年內全面起動用普通話教中文,並於25年內全面落實用普通話教中文,幸好此建議未被完全接納。
教局至今仍沒有正式頒佈相關的政策文件,而是以校本自決是否改用普通話教中文科,但在教局校本語言服務大力支援,各大辦學團體又習慣順應教局意思,有些學校想到現在不做將來也得要做的情勢下,很多學校在這幾年間已轉為普教中了。
由上述歷史看,以普通話教中國語文很明顯是中國接收香港後才訂下來的政策,在本來的香港教育制度中是不存在的。
而且普教中在教育改革文件中本亦本是一項「芻議」而已,亦即不成熟,可行可不行的建議,甚至直到2006年之前,教統局仍是主張以廣東話教學,只是對某些有有特殊須要的學校以普通話教學持不反對態度。
但在2007年後普通話教中文竟由芻議變為非如此不可,視之為當然的默認政策,甚至被奉為金科玉律。現教局更堂而皇之於本年1月24日在官方網頁《語文學習支援》中指廣東話為「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其欲為普通話定獨尊之心路人皆見,幸得「港語學」發現才急急刪除。
然而此事已引起香港市民的警覺,並發覺全面普教中之勢如箭在弦,故群起捍衛。教局亦暗地裏以認為部份內容有更新需要而刪去其網頁中的「問與答」一欄中:「目前仍未有確實證據,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有所改善。其中兩項研究發現,以普通話學習的學生的中文能力,與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並無分別,甚或表現更差」一項。
由此可見,香港市民如有心保衛粵語,肯不平則鳴,以眾人之力確可望挽狂瀾。
至於「以普通話學習的學生的中文能力,與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並無分別,甚或表現更差」,筆者將另文奉上。
(《香港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建議書── 建議時間表:十年內全面起動用普通話教中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