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州校園槍擊案的陰霾下,美國人嘗試再度燃點槍械管制的「希望之光」。然而正當美國主流媒體和政客都為槍械管制是否違反人權而吵得面紅耳熱時,紐約州一份小報卻進一步激化問題。
這份名為《新聞報》(The Journal News)的小報在2012年聖誕節前夕,公布了紐約州東南部威徹斯特郡和羅克蘭郡(Westchester
County and Rockland County)的手槍牌照持有人的名字和地址。《新聞報》甚至根據資料繪製成地區槍械Google地圖。任何人只要登上《新聞報》的網頁,便可知道以上兩郡中哪一家可能配有槍械,而哪一家是完全不設防。現在《新聞報》顯示Google地圖的網頁已有過百萬的瀏覽量,有網民留言怒訴:「你們究竟知不知道你們為罪犯提供了最佳的犯案地圖,現在他們可以看看哪一家沒有槍才計劃犯案了!」
威徹斯特郡槍械地圖(圖片來源:《新聞報》)
槍械地圖曝光後,感到恐懼的不僅是沒有武裝的家庭,連持有槍牌的人士都要承受莫名其妙的不安和憤怒。《新聞報》每天接到無數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訴電話和電郵,網路上甚至有人公開了報館員工的個人資料,報館亦先後收到兩個裝有白色粉末的恐嚇郵包。《新聞報》現在要僱用武裝警衛來維持報辦公室日常運作。由於有員工因為名字和地址被公開而感到安全受到威脅,《新聞報》負責人哈森(Janet Hasson)回應指,已為員工安排了酒店住宿和保安。
《新聞報》其中一名編輯羅伊爾(CynDee Royle)受訪時稱,該報曾於2006年公開過類似的資料,但並沒有繪製成地圖或提供詳細的門牌號碼。當時編採部門經過最少三次會議去決定是否刊出,可是這次只是在刊出前以電郵詢問員工有沒有異議,足見這是一個欠缺深思熟慮的決定。
《新聞報》繪製槍械地圖的手法和準確性亦為人所詬病。首先任何紐約市的市民都可根據《資料自由法》向當局申請手槍牌照持有人的資料,這些資料是公開的。可是,獵槍或散彈槍等長槍是不需要任何牌照便可以購買,只顯示手槍牌照持有人的分佈圖根本就效果不大。而且,擁有牌照並不等如一定擁有槍械。《新聞報》雖察覺到這些問題,但仍然公佈槍械地圖,當中只有羅克蘭郡的地圖標示了哪些牌照持有人是在最近5年內購買過手槍,對同樣被公開資料的威徹斯特郡居民有欠公平。槍械地圖的作者沃利(Dwight R. Worley)卻稱:「手槍牌照持有人有權擁有槍械,人們亦有權利知道社區中誰人擁有武裝。」
槍械地圖無疑向群眾散播恐懼,造成社會不安,引發社區中持槍人士與無槍械人士相處時的尷尬、猜疑甚至衝突。羅克蘭郡的官員還指,退休警察、法官和聯邦密探必定擁有槍牌,現在因為名字和住址被公開,被尋仇的機會相信會有所增加。潛在的盜竊犯、強姦犯更可能會按圖索驥,尋找沒有武裝的家庭下手。當《新聞報》聲稱因為康州校園槍擊案而作出相關報道時,從結果上來看這似乎只是在火上加油,造成更多槍械需求、引發更多罪案而已。
除了人身安全的問題外,槍械地圖更引發有關新聞自由和個人(擁有槍械)自由的爭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學講座教授多伊格(Steve Doig)認為:「《新聞報》應該反思為何要如此仔細地顯示槍械持有人的地址。縱然這些資料是公開的,但並不等於公眾可以信手拈來。」
傳媒在處理槍械資料上會不會有更好的做法,免得再次造成社會不安?它們應如何從報道敏感資料的新聞自由和擁有槍械的個人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一名經歷康州校園槍擊案的退休警員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槍械擁有者,你必須確保你的槍安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確保你的扳機鎖死,並不會被不能控制它的人接觸到。」也許,傳媒在公佈敏感資料時,也需要這樣的謹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