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麻雀估算逾22萬隻 較去年微跌8.6%

全港麻雀估算逾22萬隻 較去年微跌8.6%


第九屆全港麻雀普查推算,香港市區共約22.2萬隻樹麻雀(下稱麻雀),數量較去年微跌8.6%,是連續第七年保持20萬隻水平,顯示本港麻雀數量近年趨於平穩。香港觀鳥會強調,需要持續監察和累積更多數據,才能掌握較準確的種群趨勢,呼籲市民積極提交鳥類數據,盼長遠建立城市雀鳥數據庫,以作更深入的研究。

今年普查於2024年5月5至18日進行,涵蓋全港18區的六個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康樂及休憩區、農業區、鄉村地區,安排逾250位義務普查員於早上時分,按已劃分為86條約1公里的路線點算麻雀,從而計算每平方公里有多少隻麻雀,再按比例推算出全港麻雀數目。

按結果推算,全港市區約有22.2萬隻麻雀,較去年下跌約2萬隻,按年跌幅為8.6%。全港18區中,最多麻雀聚集的地區為屯門區,區內每條路線平均約有90隻,其次則為沙田區及深水埗區;若以土地用途劃分,最多麻雀聚集依次序為住宅區、鄉村區和康樂及休憩區。住宅區推算約有6.6萬隻麻雀,佔全港近三成。

除了點算麻雀,普查亦會統計麻雀鳥巢數量。麻雀會利用市區的人工構築物繁殖,今年普查所記錄的79個麻雀鳥巢中,有33%位於排水或排氣口,15%在植被上,其次為大廈外牆(12%)、冷氣機(11%)和屋簷(10%)。香港觀鳥會助理教育經理余暢恒解釋,因排水口及冷氣機等較隱蔽位置可保護幼鳥,所以麻雀偏好於這些地點築巢。對麻雀而言,這些不同類型的城市構築物是重要的城市生境,為牠們提供棲息地及繁殖地。

本港麻雀數量自2018年起,連續七年維持20至25萬隻水平,顯示本港麻雀數量近年趨於平穩。但若以2016年30萬隻的數字作基數,2024年的數量減少近三成。惟因受現時普查方法所限,麻雀數量減少原因未明,但舊區重建及更多新建摩天大樓或縮減合適麻雀的棲息空間,影響麻雀數量。長遠而言,本港需要繼續監察麻雀數量,以便掌握種群數量的趨勢。

今年普查是第五年將另外四種城市常見雀鳥納入普查對象,包括珠頸斑鳩、鵲鴝、紅耳鵯及紅嘴藍鵲。本年度鵲鴝和紅耳鵯的數量錄增幅,分別估算為2萬隻和6.5萬隻;而珠頸斑鳩和紅嘴藍鵲的數量微跌,分別估算為5.1萬隻和3千4百隻。

整體而言,四種常見雀鳥在城市的數量趨於平穩。而珠頸斑鳩、鵲鴝及紅嘴藍鵲在康樂及休憩區的密度最高,可見市區綠化空間是城市雀鳥的重要棲息地,當中樹木果實和植物種子是牠們的食物來源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