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讚的台灣在地食材

超讚的台灣在地食材


為怕讀者以為筆者只會唱衰台灣,今回就說一下台灣的好 - 不得不由衷讚好的台灣農產,特別是水果,當中筆者最愛的自是芒果和鳳梨。

俗語有話,不時不食,在香港這個繁華城市,幾乎沒有吃不到的東西,但非本地產出,難免欠缺新鮮。在台灣,不是沒有進口水果,但在地栽培的種類佔了大部份,除了上述的芒果和鳳梨外,亦有橘子、檸檬、木瓜、芭樂、火龍果、釋迦等。

香港人最熟悉的台灣芒果非愛文芒莫屬,外皮紅如蕃茄,有陣獨特的清香,果肉口感細膩,清甜多汁,實在令人一試難忘。其實除了愛文芒外,還有玉文芒、慢文芒、黑香芒、台農一號芒等,不能盡錄,全都各自各精彩。每年春末至仲夏間豐收,來台的朋友大可吃個痛快,因為在香港賣二三十港幣一個的台灣愛文芒,當造時在台只賣二三十台幣一個,真係超級抵食!最重要的是不用甚麼揀芒果心得,就算是到超市隨便挑一個,也一定會滿意。

至於鳳梨,亦即香港人口中的菠蘿,有很多不同品種,但最常見的應該是金鑽鳳梨,甜度高之餘,絕不咬口。

什為是不咬口?在香港買到的進口菠蘿,一般在切好後都會先浸泡一下鹽水,否則吃後口舌會感到一陣刺痛。但台灣的鳳梨品種大都經過改良,可立切立吃,不用泡鹽水也絕不會令口腔不適,吃得出原汁原味。

台灣在地農作物,除了水果出名,稻米也是遠近馳名。台灣米有別於香港人食慣的泰國絲苗米,看上去短圓飽滿,食落軟糯帶黏。筆者喜歡吃的池上米,品質優越得出口到日本,深受對稻米品質有要求的日本人歡迎。

談到在地食材,當然不限於農作物,畜牧業的發展在台灣亦十分完善 - 特別是養豬業,十分蓬勃。由於需求量大,很多豬農都引入能快速生長的外國白豬種以應付需求;但部份豬農仍堅持飼養成本較高的本地黑豬,原因無它,好味也。

我們平日食豬,以一般豬扒為例,很多時都要靠醃料提味,要不然煎出來只會淡而無味,口感堅韌,味同嚼蠟。但台灣出品的黑豬,不單肉味濃郁帶甜,而且豐腴多汁,筆者試過吃火鍋時點一碟黑豬梅花肉,只是用昆布清湯將之輕輕灼熟,食落滿口油香,有陣黑豬肉獨有的羶香,豬味十足,至今回味無窮。

如此長篇大論,就是單單為了讚揚台灣的在地食材嗎?

非也,記得當年非洲豬瘟肆虐,香港人要捱貴豬肉的光景嗎?人在台灣,就沒有這個煩惱,因為台灣的豬肉基本上足以自給自足,不似香港般,主要靠大陸入口 - 只要大陸出事,隨時無豬食。

香港人,經常會聽到大陸人的瘋言瘋語,說甚麼只要「阿爺」斷水斷糧,香港人就要等死云云。但人在台灣,對於這種瘋言瘋語,大可置之不理。因為台灣的白米、蛋、水產的自給率都達到甚至超越百份之一百,蔬菜和水果自給率都超過八成,根據統計,就算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封關鎖國,人在台灣只要不挑食,就絕不會餓死。簡單而言,正常情況下,台灣在飲食方面可以自給自足,總算是一個優勢,不用每每求諸於人,付出真金白銀還要活受氣。

除此以外,正因台灣的農業發展蓬勃,造就不少有關農業或畜牧業的工作;新一代亦不似香港般,局限於某幾種學科才算有前途,就算是對理科商科沒有興趣,仍有農業這條出路,大學亦有相關課程可以報讀。筆者身邊的確有朋友選擇進修農業相關學位,最終能學而致用,在自家的農地上種出一片天。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4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