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本土社區經濟 為蕭條做防疫準備

復興本土社區經濟 為蕭條做防疫準備


近日武漢肺炎疫情仍未明朗,政府的行政規管略為放鬆,部份行業開始恢復基本運作。但畢竟市道整體仍然淡靜,香港的經濟處於蕭條邊緣,加上損害個人財產安全的「香港國安法」殺到、人心惶惶,使得本地經濟市道雪上加霜,減薪、停職、裁員以至結業的浪潮似乎並未停歇。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我們除了要想辦法度過眼前難關,更需要思考的是:當疫情過去之後,香港的本土平民經濟該當何去何從?

一、重發小販牌照,重塑昔日墟市文化

台灣以夜市聞名遐邇、泰國曼谷有翟道翟、吉隆坡及沙巴等馬來西亞城市都有市集,唯獨香港不及它們幸運,市民在假日大抵都是逛千篇一律、逢迎自由行旅客的大商場,毫無閒情逸趣可言,這種鬱悶在疫症期間尤甚。

政府以規管為由,自七十年代起陸續停發新小販牌照。然而,一如其他傳統行業,小販有著行之有效的營運方式,根本用不著發牌規管;發牌規管小販的唯一目的,相信只為溫水煮蛙,慢慢將此行業消滅。

旅發局早前公佈「賞你遊香港」活動時,聲稱香港人「忘記咗自己家園都好美麗」。我們認為,政府與其教訓港人忘記了甚麼,不如反省自己廿多年來做過甚麼。升斗市民若想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覓得空間自力更生,實在難若登天,故此特區政府要是今天起積極劃分地段和斥資扶助墟市小販,為時未晚。

二、解除行政規限,簡化營商發牌及註冊制度

目前有不少行業受政府食環署的發牌制度規管,美其名為「確保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安全和適宜食用,並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衞生的居住環境」,但事實卻不盡然。以食肆牌照為例,申請成本極高、手續亦相當繁瑣,動輒需花費上百萬的裝修費,更要符合一定環保準則才符合發牌條件,普羅百姓實在難以負擔。不少無以為繼的食肆由連鎖集團取而代之,市民失去選擇權,本土平民經濟亦失去發展空間。

要推動本土經濟,行政一方拆牆鬆綁攸關重要:透過簡化營商發牌及註冊制度,使本土資本能重返市場,增加香港人的經濟自由之餘,亦無需繼續依賴中共紅色資本,建構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

三、舉辦周末市集,鼓勵自由貿易及以物易物


疫症之下,市道雖然淡靜,但基層市民仍有日常生活需求;部份人遭減薪、解僱,空有一門手藝卻苦無用武之地。故此,政府可考慮善用社區的公共空間,於周末設立市集,基層市民既可用相宜的價錢滿足生活所需,亦可藉此機會以手藝維生,一舉多得。

舉辦小市集非無先例可循,但往往因政府未能配合,使得只有鄕郊地方才可設置假日市集,淪為「景點」而無法發揮「市集」之功能。故此,透過善用各社區的公共空間設立小市集,能將墟市文化帶到日常生活,讓市民能開源節流。

瘟疫過後,就是蕭條

上述一系列的復興本土社區經濟的政策倡議,包括重發小販牌照、解除行政規限及舉辦周末市集,可重塑昔日墟市文化;至於簡化營商發牌及註冊制度,從而鼓勵自由貿易、減少對財閥的依賴,讓市民能真正以本土經濟維生。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4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