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子染麻風 潛伏期曾逗留菲律賓

30歲女子染麻風 潛伏期曾逗留菲律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6月21日)匯報一宗麻風個案的調查,並重申麻風在本港傳播的風險低,而該病不會輕易透過人傳人傳播。

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0歲女子。她自5月上旬起手臂出現皮疹,並於5月23日到將軍澳醫院求診及入院接受治療。病人的皮膚組織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麻風病呈陽性反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於菲律賓逗留,並於4月下旬從當地到港。她的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並會接受進一步評估。

麻風(漢森氏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致的慢性傳染病,可以經由鼻腔飛沫或密切皮膚接觸所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強調,麻風病只會透過與未經治療的麻風患者持續及密切接觸數月至數年以上方會傳播。麻風病不會輕易人傳人,亦不會因與麻風患者作日常社交接觸如握手或擁抱、共享食物或相鄰而坐而傳播。此外,麻風病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或在懷孕期間傳播給胎兒。當患者開始接受治療後,便不再具傳染性。

麻風會影響患者的皮膚、周邊神經、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症狀可於感染後一年內出現,亦可能於20年或更長的時間後才出現。如未經治療,患者可失去感知能力並引致殘疾。發言人重申,麻風可以治癒,而及早接受治療可避免出現殘疾。本港備有多藥物療法的抗生素(利福平、氯法齊明及達普頌),有效治療麻風。

在本港,麻風為須呈報的傳染病,呈報個案由70年代早期的多於100宗大幅下降至90年代初期的20至30宗。這歸因於一般市民健康有所改善,以及更佳的醫療和衞生設施。2014至2023年間,每年有1至9宗個案,當中大部分(超過八成)為輸入個案,有長期居於外地的紀錄。餘下的個案為復發個案或早於數十年前已感染的較年長成人。新增個案中,並沒有發現引致殘疾的個案。




作者
全球化計劃NEW

熱血時報全球化計劃

過去數年,熱血時報致力透過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向大眾傳訊。為把真確資訊傳予更多讀者,現時各位讀者可通過課金系統,以金錢支持個別報道或文章。

每週獲得最多課金支持的3篇文章將會翻譯為英文,以讓英文讀者可從熱血時報取得資訊。其他未入三甲的文章將滾存至下週結算。如讀者希望你欣賞的文章可讓更多人閱讀,歡迎課金支持,同時編輯和作者亦可借此計劃得到大家的實質支持,有助我們進一步提升傳訊質素。

※ 熱血時報將抽取其中30%作行政及製作費用
※ 翻譯不適用於小說類作品,但仍然可以支持你喜歡的作者!
課金金額(HK$)
  • 100
  • 250
  • 500
  • 1000
  • 2500
  • 其他
下限為H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