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戲劇性地出現一眾建制派議員離場,結果在仍然足夠法定人數的情況下,大比數否決港共政府苦心硬銷超過一年的政改方案,這下子,2017,終於死得!
出現這樣不可思議、光怪離奇的結局,外界各種猜測眾說紛紜。但按照離場建制派議員時候見記者的「官方」解釋,是因為他們想製造機會讓抱恙在身,需要延遲到達會議廳的功能組別議員劉皇發也能夠列席投票,才會一起離開會議廳,但因「溝通問題」,造成大會仍有足夠法定人數進行表決,最終釀成如此荒唐結局。
如果以這個「官方」解釋為參照,那麼今次建制派「失手」的原因明顯就有三個了:第一,要遷就身體不好且年邁的劉皇發,第二,建制派議員溝通失敗,第三,建制派議員不熟悉議事規則,關鍵時刻鑄成大錯。
劉皇發是立法會鄉議局界別的功能組別議員,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他在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劉皇發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這個年紀身體不時抱恙,是再正常不過的。然而對於一名工作繁重、責任重大的立法會議員來講,年紀老邁,體質衰退,是會嚴重影響其工作表現的。這對於爭鬥激烈的政壇來講,本來就是一個大忌。但奈何香港的政治制度並不民主,佔立法會一半議席的功能組別,除了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之外,均不是由直選產生。試想一想,以劉皇發的高齡,還有他不太理想的健康狀況,光是落區、開街站、洗樓這些高強度、大體力消耗的最基本工作,已經足夠讓他在直選洗禮面前卻步了,更遑論成功當選?
不民主的功能組別制度,讓明明精力、體質都不勝任的人,仍可以幾近千秋萬世地連任下去。但最後亦因為如此,由於他的不勝任,拖累了一群人一起犯下重大錯失。不過,這只是北京當局看來的錯事而已,而不是對香港人的錯失。但從這一點上面,不也就非常諷刺地反映了:恰恰是北京最愛的不民主制度所產生的不及格議員,親手斷送了一個不民主的政改方案嗎?
政改方案的否決,再一次充分反映了,中共政權始終無法讀懂香港這本晦澀深奧的「書」。香港的立法會承繼自英治時代的立法局,其議事規則和表決程序,自有一套來源於英國千年議會的複雜、精密而理性的制度。這些制度只能夠虛心學習,用心揣摸才能夠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中共那種「簡單粗暴」的政治手法,在承繼着不少英國「制度血統」的香港,只會一次又一次地碰釘子,而且還要一回比一回碰得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