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李卓人與支聯會的驚世謊言(2):香港根本不是「民主的大後方」

拆解李卓人與支聯會的驚世謊言(2):香港根本不是「民主的大後方」



支聯會說「建設民主中國」,在論述上有另一個矛盾。李卓人(和司徒華生前)多次說,要「讓香港做中國民主的大後方」。「大後方」在軍事上的意思,可以是作戰基地,可以是給戰鬥裝備的要點。在行軍打仗時,前線和「後方」是不能切斷。哪麼香港到底是不是中國民運的大後方呢?如果不動動腦筋,真很容易被支聯會騙到。根據支聯會最新的《六四Q&A》的自問自答,它是這樣解釋為甚麼不回大陸建設民主中國的:「他日中國大陸進行政治改革,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我相信不少人會回內地協助建設民主。正如五、六十年代不少攜同家眷、財產回國建設社會主義中國一樣。今日香港,我們仍可扮演重要角色,保存著民主的火種,就是自由、人權、法治、憲政民主的價值觀,並爭取在全港實現,以成功的經驗提供示範作用。彰顯民主人權法治相對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來促進內地的民主。」

用一個比喻:A和B兩軍交戰,B節節敗退。有個人在另一個城鎮C出現,自稱是支援B陣營,向城中居民籌集補給品。

你問:「捐了的物資用了在哪裡?」
他說:「你的捐增是幫助兩件事。我們一邊要攪追思會悼念B軍死去的士兵,另一邊要支援仍在前打杖,被A軍重重包圍的B士兵」。
你問:「為何見不到你拿物資上前線支援B軍?」
他說:「因為包圍佈防太深,要等A軍包圍鬆懈了才能行動。」
你說:「A軍包圍為何會鬆懈?你根本假B軍之名騙取支助!」
他改口說:「不是不是!如果你捐獻足夠的話,我們可以在這城建立C軍。B軍見到了我如何組織C軍,就能借鏡我軍,反攻A軍了!」
你大喜,說:「那很好!我們全城捐了26年物資,就讓我看看你們建立了的C兵團!」
他答:「沒有C兵團。因為A知道我們的存在,一直打壓,我們還是組軍不成。」

即是說,除了一年一度的追悼會,什麼也沒有做到。

問個邏輯題:26年的物資(包括金錢、人力等),到底去了哪裡?

假設香港和支聯會真是民主的大後方,支聯會說要等大陸政治改革的意思是,在大陸爭取民主太難,我們支聯會只可以在香港等大陸人權改善才去支援。問題又來了,究竟支聯會說的「政治改革」,又是靠誰做的呢?1)共產黨?當然不是,它能自省,你根本不需要爭取民主。2)支聯會?也不是,你支聯會自己說只是等人權被改善,保存著民主的火種。3)大陸民運人士?可能是,但支聯會已經說過他們被嚴重打壓,所以才需要支聯會出手支援。用支聯會的說法,他們要「提供示範作用」。這就是說,要大陸爭取民主,或要大陸人權狀況有改善,其實需要香港爭取民主的成功例子。

換句話說,香港不是什麼「大後方」,反而是「大前方」、「前線」。這個說法不是更好嗎?不就是中國和香港民主的龍頭嗎?不是,這反而揭破了支聯會在整件事的大話。如果「香港其實是前線」能說得通的話,不論支聯會或泛民也應拼了命去爭取,但我們見不到他們這樣做。另外,為什麼他們不敢標榜「香港是作戰的前線」?第一,他們不敢。第二,如果這樣說,香港人會「問責」的。支聯會是龍頭的話,不可以像現在一樣,沒有作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其實支聯會在做的,是不斷躲在「支援中國爭取民主」和「支持香港爭取民主」兩個龍門後面。你問他爭取的成績如何,它會告訴你另一個龍門才是目標。等於你問「為什麼仍沒有雞?」,它答你「因為沒有蛋」。你問他「為什麼沒有蛋?」,它會答你「因為沒有雞」。一直不停 loop 下去。

香港根本不是「民主的大後方」,也不是「民主的大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