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分析:港人去維園悼念「荊軻」, 叫「秦王」為摯友平反

六四分析:港人去維園悼念「荊軻」, 叫「秦王」為摯友平反



戰國時代有個人叫高漸離,是荊軻的生死之交。荊軻出發刺秦王,高漸離和荊軻一彈一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失敗被殺,高漸離哀痛不已。後來他行刺秦王,最後自已也失敗被殺。香港人常稱六四民運人士是「同胞」、和他們是「血濃於水」。但香港這個「高漸離」會為「荊軻」去「刺秦」嗎?肯定不會!

如果香港人是「高漸離」,他仍會樂意與「荊軻」(即六四民運人士)交好。「荊軻」說「秦國」(共產黨)是個暴政,「高漸離」又會很支持「刺秦」(八九民運)。「荊軻」失敗被殺,香港人這個「高漸離」又像有切膚之痛,為死去的「兄弟」哀悼。如果香港人是高漸離,他會在「荊軻」出發前攪一個有義氣的「民主歌聲獻中華」。但是, 當荊軻慘死,香港這個「高漸離」只會年年去「維園」,高叫秦王去為摯友「平反」。其餘一年三百六十四日,「高漸離」仍會在「秦國」政權下好好生活,努力搵銀。以「秦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等待北上進宮彈琴給暴君聽。最緊要的是抓緊經濟機遇,最怕的是「秦王」不開心!

悼念分兩種:一個自然死亡或意外死亡的摯友,你悼念他,是去追思他的過去、緬懷大家一起的時光。一個枉死的摯友,你去為他討回公道,就不只是悲情的叫叫口號。香港人悼念六四的問題是,以為自己對這個枉死的「兄弟」有情有義,但平時又與這個「殺兄」仇人眉來眼去。一邊只行禮如儀唱唱歌、另一邊說服自己行為「照亮了人心」,彷彿公義已經得到彰顯。如果不是人格分裂,至少也是自欺欺人。

歷史上秦王喜歡高漸離撃筑,但不信任高漸離而把把弄瞎。不過高漸離仍決心要刺秦。主流的香港人說不反共,其實等於瞎了的高漸離說沒能力刺秦,而認為這是個個人決定。但是,現實中「秦國」這暴政的魔掌,已經伸向我們了。你認為香港還有做「和理非」的條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