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諸無知 索償免問

訴諸無知 索償免問


執筆之時,本港有七宗注射科興疫苗後死亡的個案,其中至少三宗被專家委員會認為與疫苗無關,很可能不獲疫苗接種保障基金賠償。

本席於2021年3月12日的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向食物及衛生局質詢基金賠償的準則何在:到底政府當局是以「否證法」(falsification)判斷未能排除該事件與疫苗無關,抑或以「證實法」(verification)直接證明疫苗致死的因果關係?又,既然委員會似乎傾向採用後者,到底判斷因果關係的準則,是單純的「association」,抑或是要求較高的「cause and effect」?此一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其判斷準則及方法對死者獲賠償與否有直接關係。

專家刻薄,基金度縮

倘若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醫生於會上所言當真,委員會須以「cause and effect」作為唯一的研判準則,那麼疫苗保障基金恐怕只是得個擺字!

以罹患肺癌為例,長期吸煙習慣的確與肺癌有關係(即association),但不代表兩者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ship),其他因素如日常生活模式、飲食習慣亦可能會導致肺癌,可見在醫學上證明「cause and effect」並不容易。

故此,只要死者自身存在其他問題(如三高),基本上在「cause and effect」測試下,難以證明接種科興疫苗直接導致其死亡。

此外,若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數字不夠多、不夠廣泛,其因果關係亦是難以被證明。此說看似涼薄不仁,但確實是統計學的合理要求 - 數據太少難以分辨是否「個別例子」,惟有充裕的數據才能作出可靠的因果推論。故此,與其說統計學涼薄,倒不如說是委員會不仁,堅持以「cause and effect」作為研判準則,說穿了就是無法證明、不會賠償。

科學精神,領略無常

日前局長著市民自行諮詢醫生意見,又列舉每日因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及糖尿病而死的人數,又托詞世上未有申索個案參考,簡而言之就是「索償免問」。高官的一切藉口其實都十分科學,專家的所有狡辯其實都十分合乎邏輯,世上任何事物都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的偶然,果然就是「人生無常」,他們的修為堪比聖人。

大學的西洋邏輯課說「訴諸無知」是常見邏輯謬誤,看來洋人還是未能夠參透世事,丹麥挪威冰島等地只數宗血栓就暫停疫苗接種計劃,實在讓香港專家見笑。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92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