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經年,所謂的全民退保終於展開為期六個月的諮詢。我們經常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掛在口邊,說起上來一個文明社會確實也有責任去照顧社會上的強弱,不過今天的香港,實在容不下全民退保。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香港沒有入境移民審批權。香港不停有大量外來移民湧入,以每日用盡150人單程證配額,全年共54,750名新移民。按政府統計處9月的推算,未來50年將有193萬新移民來港。對於這些新移民,香港人無權審批無權選擇哪些人來港,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都由中共話事。萬一全民退保實施之後,中共把老人家都送過來,香港人不就要幫中共去供養老人家?多得民主黨的幫忙,新移民來港一年就可領取綜援,加上全民退保,不就是一條龍服務嗎?去年
人口政策諮詢期間,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更表示香港「人口無上限」,若果日後更進一步放寬入境移民政策,情況將會更不堪設想。
再者,以港共政權過去劣跡斑斑的表現,已可估計到全民退保只會成為另一個養肥基金佬的項目。早在94年,港英政府已就「老年退休金計劃」作出諮詢,不過當時
因社會意見分歧太大而擱置。後來就成了2000年開始推行的強積金計劃,強制要求每位打工仔及老闆每月供款作基金投資。問題就來了,強積金令到即使不懂股票不懂投資的人,也被強迫參與基金投資。由於每月強制供款,即使全世界都覺得股市走下坡會股價急跌也好,供款人也不得要領被「焗賭」,基金表現如何強差人意,基金經理也照樣收取管理費,最終只有那些金融機構大財團得益。由原理上講起,其實強積金本來就是退休保障,只不過制度讓它成為了大財團的肥豬肉。全民退保實施後,恐怕又會成了另一個利益輸送的項目了。這種變相的金融資本剝削,根本就應該制止。又,現時大部分打工仔都要供強積金,蝕足幾十年過後本金可能都會過十萬八萬,到時過了限額領取不了退休保障,而另一邊廂沒有供強積金的新移民們卻可袋袋平安,可笑乎?
最後,我想由世代之爭的角度去看全民退保。數字上,香港社會人口結構老化,未來老人越來越多,後生仔女越來越少,全民退保要推行的確有困難(雖然政府庫房長年水浸)。實際上,那一群將會步入老年的,正正就是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社會是這樣操作的,他們的好,其實是建基於我們的不好。他們都是幸運的一群,成長於香港高速向上飛行的年代,透過炒樓炒股等方式去透支我們一代的生活去成就他們的財富。他們掌握了資本,掌握了社會的遊戲規則,也掌握了話語權。他們左一
句「廢青」、右一句「80後90後乜乜乜」,喜歡向年輕一代開火,彷彿年輕就是原罪。去到差不多行將就木的時候,就想搞個全民退保,進一步搾乾年輕人?他們一代無需供款就可領款,我們一代卻全程供款,幾十年會否破產供死會卻是未知之數。抱歉,情感上我也真的容不下全民退保去供養他們這一代(當然啦,並非每位戰後嬰兒潮一代的都是衰人,當中亦有很多值得尊敬的人)。
倪匡在《追龍》中提過:「要毀滅一個大城市,不一
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人禍不一定是戰爭,幾個人的幾句話,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不必摧毀大城市的建築物,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來,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就可以令它毀滅死亡。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言行,會使城市毀滅,他們卻不這樣以為。」全民退保不單將社會福利及利益等大方地嚴重傾斜向新移民及金融資本財團,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年輕人的負擔,把一整座城市的責任及重擔都交到「廢青」們身上,只會讓香港僅有的一點點創意一點點衝勁一點點可能都慢慢磨滅,變得暗淡無光。
今天的香港實在容不下全民退保
(圖片來源: 《退休保障公眾參與活動宣傳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