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職運動攝影師之路 專訪香港運動攝影師葉家銘

成全職運動攝影師之路 專訪香港運動攝影師葉家銘



過去一期《大香港人.地.記》,我們找到老舊的體育館裡面,一個熱愛追夢的小伙子的成長故事。運動員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需要有懂得欣賞他們種種付出的「魔法師」記下這些動人心弦、具有張力的畫面,讓更多人能為之鼓舞,從而更加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我們在香港不同的地方,尋找在不同的界別、範疇裡面獨當一面的人物,記下他們在香港的成長故事。今次我們找來了香港運動攝影師葉家銘(LAMPSON)了解他所形容的「幸運」故事,以及屬於他的成長標記-香港理工大學。

LAMPSON現在已經是一位香港運動攝影師,現年29歲的他,已經有6年運動攝影的經驗。雖然6年經驗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當初只是一位寂寂無名、愛好運動、攝影的「攝友」青年,一路走來,成為大學運動代表隊攝影師,香港大型運動賽事、香港球隊平面設計、各運動品牌活動,都會看到他的作品,全憑他對攝影的熱情。

香港理工大學原名為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原址位處灣仔活道,於1972年正式成立,並於1994年獲得法定大學地位。現時位處於香港九龍紅磡的校園,以紅磚外牆成為香港人心目中理工大學的代表建築。而讓LAMPSON人生徹底改變的,就是這個地方的運動代表隊-理工大學的運動代表隊,去年於大專盃分別奪得女團冠軍及男團亞軍的成績,於大專屆可以講是數一數二的運動隊伍。今次專訪將會了解LAMPSON所選擇的成長標記、以及他的運動攝影故事。

幫朋友拍攝比賽照
繼而成為大專運動隊攝影師


LAMPSON在少年時代已經對攝影充滿興趣,在預科兩年在加拿大修讀攝影,兩年時間以來,從黑房沖印菲林、到學習攝影史。其後回流香港修讀設計課程,對於數碼相機、技術上都有一定了解。然而,單單只是興趣,並未有讓他毅然入行成為攝影師,畢業後LAMPSON反而投身同樣講美學、設計的平面設計行業,擔任一本設計雜誌的設計師。而攝影成為了他在假期的興趣,閒時做做freelance攝影工作,便過得日晨。

自小喜愛觀看不同運動賽事的他,坦言以前從未想過能夠成為一名運動攝影師。原本只是業餘「攝友」的他,恰巧遇上了這個地方,自此他的人生方向再不一樣。「第一次可以話就係劍擊嗰一次嘅,我淨係影過一次劍擊,就係影我中學同學打比賽,果一次都幾深刻,可以叫做我生涯嘅起點。」

因為一次朋友邀請,拍下朋友大專劍擊比賽照片,亦是第一次為理工大學拍攝劍擊比賽,碰巧就是在理工大學邵逸夫體育館裡面,拍攝他的中學同學大專比賽照片。結果這輯照片,讓大學方面非常有興趣與他合作,繼而成為了理工大學運動代表隊的攝影師,亦是他在運動攝影的生涯起點,一拍就拍了6年之久。

「其實無諗過可以真係做到係運動呢個方面嘅(攝影師),有一次機會就係個中學同學,佢係POLY度讀緊書、打緊劍擊嘅,咁啱sportsteam就想搵人影相,咁就介紹咗我嚟試咗一次之後,學校覺得ok,咁就開始咗一個好長期嘅合作喇。」

一步一腳印
運動攝影師成長記


擔任理工大學運動代表隊的攝影師來到第6年,這6個年頭,見證他在運動攝影各方面的成長,由最初兼職擔任攝影師,到今日全職攝影師,一路走來,全部都一步一腳印。

第一輯運動攝影照,得到理工大學賞識並展開了長期合作,LAMPSON指首次接觸運動隊攝影師的工作,不少工作都是從未接觸過的。「當時上去office同主任傾,其實佢地個計劃入面有好多我冇接觸過嘅嘢,例如佢地想幫每一隊嘅人都影一影team相,咁其實我未試過嘅。」擔任運動隊伍攝影師原來也不是容易事,在比賽場地拍下運動員、觀眾熱血和感動一刻以外,有更多LAMPSON未接觸過的工作,拍攝團體照、運動員個人照。

他坦言自己對比賽現場攝影方面比較有把握,由於LAMPSON平常都有留意運動項目的玩法,基本上對大專芸芸項目都有一定認識,反而團體照、運動員個人照則沒有太多經驗,當初只好靠看不同書籍、上網研究,經過3、4年拍攝工作下來,才能夠找到一個比較穩定模式去進行,幾年過後,LAMPSON對運動攝影師工作漸漸上手。多年過後,當他回顧自己過去作品,發現技術、手法有很太改變。

「自己睇返D相,器材當然有唔同啦,睇到自己可能技術、拍攝上嘅手法可能每一年都睇到自己有個進化、同埋基本功嘅磨練,變成依家嘅自己。」




受決賽時刻感動
決定完全投入運動攝影工作


「大專,佢地雖然冇好似學界咁多人睇或者咁多人去留意,但係佢somehow其實都比一啲職業賽事都唔差,嗰個氣氛呀、環境呀,同埋球員會係,比較搏命一啲,姐係會出現一啲流血呀、傷咗繼續照打嘅嗰種好熱血嘅氣氛,令到我有時都手震咁拎住部相機係度影。」

在理工大學擔任運動代表隊攝影師的六年裡面,有不少賽事讓LAMPSON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問到他有沒有一些比賽時刻,讓他更加肯定自己要完全投入運動攝影的決定。他坦言每年的決賽都會有這樣的熱血時刻,甚至會激動得手執相機的他手震。

「我見到嗰個運動員(嘅時候)就真係覺得,可能真係佢最後一次機會,咁佢唔想有比自己一個遺憾,都要繼續打落去。我係相機之中都feel到佢地嘅嗰種運動員嘅精神,覺得好深刻。」

其中讓他非常深刻的幾場比賽,竟然數到不多人認識的跆拳道項目。LAMPSON回憶當時情況,指去年大專盃跆協道賽事中,有一名女選手,在場上比賽頭幾分已經嚴重受傷,痛到站也站不穩,哭著的她,每一次被踢至落地,都再次站起來,連裁判都不斷問她是否能夠繼續作賽,她亦都堅持繼續打。在其他裁判旁邊的LAMPSON,甚至聽到裁判指那名女選手不應該再繼續打下去,因為可能受傷過重,會影響選手生涯。

「因為佢地可能真係,打完呢場波,跟住以後都唔會再有機會再玩嗰項運動,或者參加呢啲咁大型嘅比賽,因為香港無一個職業嘅途徑比佢再發展,咁佢可能真係最後一次機會,可以幫佢地影到一張相都好有滿足感,佢地睇到又好有滿足感。」這位女選手,讓LAMPSON看到了真正的體育精神,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辭去工作
由兼職轉全職運動攝影師


確定對運動攝影熱情的他,其實要轉做全職運動攝影師並非一次成功。當時仍然是兼職運動攝影師的LAMPSON,星期一至五上班,星期六、日跟隨大專去不同比賽場地拍攝。任職設計雜誌公司兩年的他,曾經辭職嘗試成為Freelance攝影師,然而,一年過去,仍未找到一個合適、穩定的收入來源。

「其實我一路都想轉全職,做設計公司同運動用品公司中間有一年時間,係想轉做Freelance嘅。但嗰陣就無搵到一個POLY以外比較Stable少少嘅收入來源,咁跟住就開始搵到間運動用品公司,都叫做做緊自己想做嘅嗰個行業,姐係,同運動有關嘅嘢,又做下設計咁樣,跟住星期六、日又可以影返大專咁樣。咁但係去到,我唸嗰度做咗半年倒就開始,Nike就有興趣搵我做一啲影相嘅工作,咁就開始可以叫做可以fill返大專嘅空間。其實都係慢慢累積落嚟嘅一啲嘢嚟。」

於是他決定到體育用品公司做創作有關體育的設計,算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但其實當時的收入亦無法讓他得到更好的發展。直到有運動品牌有興趣和他長期合作,讓他毅然辭去設計工作,成為全職運動攝影師。

「嗰份工(體育用品設計工作)唔係話好大收入幫助到我,因為做設計香港其實都有少少艱難嘅。咁啱嗰陣時POLY以外,NIKE開始接觸我,有興趣同我長期合作。」

記錄動人時刻
用照片說故事


不少人指厲害的攝影師,能夠用照片去說故事,讓你一看照片就能夠感受到當中的情緒、氛圍,扣人心弦。LAMPSON亦如是,拍攝時他非常著重整個球賽,視球賽為一個整體,大大小小的事物、細節都希望能夠全部記錄下來。

「有啲記者唔係需要太多相,佢可能影完嘢,個波嚟到去影、影完之後就會放低部機。咁我會選擇一路Keep住會追住嗰比賽,因為好多時佢可能入咗波之後會同隊友之間有啲互動,呢啲都係一啲好細微嘅嘢。」

每一場賽事,他都希望盡量拍下賽場氣氛、拍下球員最有動感、力量和張力的畫面、教練緊張的表情。無論輸贏,最開心、興奮、失望、失落的畫面,都盡量會拍下來,即使賽事暫停,LAMPSON都會盡量「舉住部機」。希望能夠拍下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屬於香港運動員的故事。

「通常一啲決賽、四強畫面嘅時候,我會好鍾意影一啲觀眾嘅反應呀、球場上一啲細微嘅嘢啦,由最細微嘅嘢至到最闊嘅嘢我都會盡量cover到。」



期望踏世界舞台
為香港運動員拍下動人時刻


不難知道LAMPSON非常佩服香港運動員,認為運動員在現今香港運動環境之下,仍然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得到好表現,實在不簡單。「香港運動員係刻苦嘅環境之中成長係好困難,咁所以都係一件好令人佩服嘅一件事。姐係如果你去到一個高水平嘅比賽其實已經係,非常之唔簡單,係香港呢個運動嘅環境底下。」

未來他希望可以去到更多國際賽事,到更高的舞台,為香港運動員拍下屬於他們的動人時刻,由世大運、亞運開始,LAMPSON正計劃到現場為香港運動員拍攝,最希望能夠去到的,就是2020東京奧運。

「希望香港隊去到一啲偏遠嘅地方,都有人可以幫佢地影到相。姐係例如一啲冷門嘅項目,去到外地比
賽嘅時候,都可以幫佢地影到相。我同朋友開一個網站嘅原意都係咁,想跟香港隊嘅運動員去幫佢地影相。其實同運動員嗰個取態差唔多嘅,運動員都係想去一啲更大嘅舞台去挑戰自己,其實我地同運動員都好似。」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49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