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前幾年的六四晚會,盡可能的話都會出席。可惜去年與今年工作纏身,想去還是去不了。不去,也有不去的好處,有時間反思六四的真諦。
第一次出席,是出於義憤,對港共政府的不信任;第二次,是受政客「吹雞」呼籲;第三次,是朋友聚會;第四次,好像是良心過意不去,無論如何也要出席。
說到底,當時我去完六四晚會,唱過歌,叫過口號,捐過錢,換來的是一句「下年維園見」,好像一種例行的周日宗教儀式。走出維園門口,當時沉重的心情又變得愉快,趕緊的與同場朋友相聚,然後商量一下應去哪間餐廳試新菜才好。
今年六四晚會遇上滂沱大雨,不明白是大會有心還是無意,舉行不久便趕緊「散水」。出席者亦匆匆離開,若無其事、理所當然地承認︰「都下雨了,快快找地方避雨吧!」一切一切,變成宗教儀式,或是社交活動。影過相,在社交網站check in過,在twitter和instagram發過照片,便完事了。然後,大家又心安理得地過原來已安排好生活行程。行過出口,眼見一大班義工拿錢箱,你又不好意思,淘出100元好,20元也好,總之是為民主盡一點綿力,希望有一班人代為出頭。6月5日凌晨,勞碌的一天過後,大家準備入睡。
又可能,翌日出版的《蘋果日報》,報道今年的出席人數又突破10萬了!支那會籌款數字又過百萬了!香港驕人的數字式民主成就,700多萬市民應記一功。浮誇的文字,令大家自覺驕傲,沉醉阿Q式自我勝利,即使大屠殺的兇手還未受到應得的懲罰,上天也受你的感動,為香港人的「意志」哭了!哪管是穿鑿附會,總之這是香港人的創舉。
然後揭過A2版,689特首繼續施展語言偽術,偽民主派議員繼續與建制派求和,一切如舊;揭到A20版,中國大陸繼續遍地哀嚎,強權壓過爭取民主的志士,城管與公安的爪牙繼續殘害公民。拿住心中的贖罪劵,不其然又問︰「為何社會還是這樣不公義呢?」於是,有人鐵下心腸,即使來年六四風再大下再大,也要現身維園,申訴支持民主的志願。
夠了!
贖罪劵都買了24年,何不實際行前一步,承繼志士的理想,行前一步向政府說不?還是你依然選擇邊離場邊看openrice,然後等待下一年的燭光晚會?
可能,香港人已習慣了每年買贖罪劵當起義,上Facebook「打卡」當革命。政局再一池死水也好,我們仍得發堀周圍的小故事,宣揚香港人的「無上」、「崇高」精神。一切一切,好像我們已打贏一場仗,完成了一場革命,只是它無形又無聲,僅足夠窩藏於心中。
有人笑大家無知,大家圍起攻之,說他發神經。就當那人真的發神經,那讓我推介你讀一篇初中生要讀的文言範文︰《習慣說》。不到三百幾字,點中你我心中不想面對,也不敢宣之以口的死穴。
對,你們這班被養大的政治小學雞,長得一身肥肉,習慣「行咗當做咗」,沒有頭腦去反思背後全套故事,除了給政客宰割賣給KFC,再沒有別的生存意義。
劉蓉《習慣說》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命童子取土平之。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