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秘書處昨日公布對大陸「個人遊」計劃(自由行)的《研究簡報》,指出大陸旅客訪港人數在有關計劃於2003年7月實施後激增,總人次已飆升至超逾英國、南韓、日本的接待旅客人次。在2013年香港接待的旅客達5,430萬人次,當中陸客佔了四分之三,比起2002年的1,660萬人次,只有41.2%為內地旅客,已有超過兩倍的升幅。
報告又指自由行為香港零售業帶來強勁增長,自由行陸客消費佔香港零售業總銷貨額的比例,由2004年的約4.5%,上升至2013年的22.2%。自由行陸客不單來港次數較為頻密,而且在香港的消費力也較高。如2013年他們的每日平均消費為3,593港元,遠高於非陸客的1,970港元。
但是報告同時指出,自由行引起公眾關注大量陸客湧港客對本地市民的影響。報告引述數據指,現時荃灣綫、港島綫和觀塘綫已到達最高負荷量;2004-2013年,全港零售鋪位租金平均上升七成,而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店的數目激增15倍,反觀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糧油食品和家庭用品店數目,卻下跌近三成,出現商舖單一化的現象。
最後報告特別提出,政府對香港旅遊業的承受能力進行評估時,只着眼於旅遊設施的承受能力並不足夠,還應參考歐盟把「社會承受能力」列為其中一項考慮因素,即是旅遊業的發展情度不會令本地居民反感、影響居民對本土身份的認同或難以使用公共服務及設施。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http://hkcolumn.blogspot.com/2014/05/devt-of-tourism-shall-not-make-loca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