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爾聽到電台講「香港開埠以來」,感覺既熟悉又疏離。香港開埠以來是以前經常聽到人用的表達,但現在新聞、報紙都係講「自回歸以來」,很少有人講「開埠」了。
然後我細數「九七那件事」究竟有多少種講法。正式、官方的講法可以叫「香港回歸」、「香港交接」、「香港主權交接」、「香港政權移交」或者「九七回歸」。鄧小平就用過「中國收回香港」的講法。
「九七年發生的那件事」從來就不是一件客觀、無感覺的事。中英談判後到九七的過渡期,香港人對回歸帶著恐懼,所以有移民潮。回歸後香港迅即遇上金融風暴,對中共的恐懼轉變為憂柴憂米。2003年後,中共對香港管治越來越多,香港和中國矛盾在2010年後爆發,後加上政治、民生的種種爭議,香港部份人對回歸這件事的稱呼也起了變化。
香港的隱形土共組織,每逢6月起就會用橫額宣傳「乜乜乜乜社團聯會
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早年看著,覺得品味其差,雖厭但未惡。近年聽到「祖國」就嬲,祖你老母咩,同你好熟呀,咪認親認戚。「回歸」也隱含了「本來屬於中國」的意味,所以自本土主義者也宜少用,轉而採「香港主權移交」等客觀叫法。
另有一批對中共深痛惡絕的朋友,喜用「香港淪陷十X年」來描述九七後的景況,也有說「中共侵佔香港十X年」。情感上我當然認同,但我認為這樣的描述太猛烈,偶一為之可,但要蔑視中共,用客觀的描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