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音樂大師香港義演撐雨傘革命

俄國音樂大師香港義演撐雨傘革命


(阿殊堅納西昨晚演出情況,圖片來源: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facebook

雨傘革命備受外國關注,連外國演奏家亦身體力行到港支持。世界殿堂級鋼琴家及指揮家阿殊堅納西 (Vladimir Ashkenazy) 親身到港,於昨日及今日舉辦音樂會為雨傘革命打氣。

由阿殊堅納西擔任評審委員的香港國際鋼琴大賽,因受雨傘革命影響取消,但阿殊堅納西仍如期抵港,甚至在昨日及今日,與香港管弦樂團合辦兩場名為「獻給香港的禮物:阿殊堅納西與香港管弦樂團」的免費音樂會,1,600張門票亦迅速派完。

來自俄羅斯的阿殊堅納西在昨日及今日,於香港大學擔任樂團指揮。其間會演奏《芬蘭頌》、《圖翁內拉的天鵝》、《卡累利亞》組曲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其中由芬蘭作曲家西貝遼士(Jean Sibelius)在1899年創作的 《芬蘭頌》,在當時芬蘭成為俄羅斯附屬國時間,在義演中採用抗議俄羅斯帝國的迫害,成為當時芬蘭人爭取獨立的重要歌曲,芬蘭也在1917年獨立。

昨日在港大綵排時,阿殊堅納西曾接受《南華早報》訪問,他自己曾在蘇聯生活,深知政治如何令生活艱難,但他認為「沒有東西是絕望的,我們總是可以不斷嘗試。」("I lived in the Soviet Union. I know how difficult politics can be. But nothing is hopeless. One can always try" )

在訪問中,阿殊堅納西亦明言支持雨傘革命,除了提及自希望可成為佔領者的一員,「向他們貢獻一些正面的東西。」並認為「環顧人類歷史,只要是為人性而作出的努力,到最後都會取得勝利。」("If you look at the history of mankind, efforts to make things humane and acceptable to everybody usually succeed in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