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專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香港地少人多,環境擠迫,但其自然環境中的之獨特處,在於蘊藏各種各樣,豐富的物種。事實上,大家不一定要走到偏遠的郊外才可親近大自然 - 正如香港大學旁的龍虎山,有「港島西的後花園」之美譽,乃香港最年輕、面積最細(佔地47公頃,約為全港郊野公園總面積的0.1%)的郊野公園。據知從前的龍虎山本是光禿禿的,只有大石和草叢。二次大戰後,港府引入紅膠木、白千層、台灣相思、愛氏松等外來樹種,令毗鄰薄扶林郊野公園的龍虎山一帶成為動植物與昆蟲的樂土。

1972年港島半山區寶珊道的山泥傾瀉,死傷慘重;港府其後成立土木工程署(GEO)以防止悲劇再度發生;其後又於1998年末將此區劃為郊野公園範圍。「山頭雖小,物種俱全」,此處有極度瀕危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和候鳥「明星」小仙鶲;又有受法例保護的裳鳳蝶;還有瀕危的香港原生物種短腳角蟾。2015年9月,港大生物科科學學院博士管納德(DrBenoit Guénard)的研究團隊,在龍虎山郊野公園環境教育中心附近的石壆位置發現全球新蟻種「紫荊花細腰金蟻」(即「金樹蟻」)。

龍虎山如此多嬌 本地原生品種山中尋

至於位於旭龢道50號,由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合辦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則由三幢歷史建築組成:建於1914年至1919年的一級歷史建築主樓,及兩座三級歷史建築。原址是1914年至1919年間落成的西環濾水廠職員宿舍;於2008年修復及活化後,正式免費開放。中心提供多個生態導賞團及綠色工作坊等活動,旨在推動體驗式環境教育及與自然共融的永續社區生活。

近年講「土地問題」,曾有人倡儀開發郊野公園,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任及資深導賞員杜振南(Hugo,圖右)認為人與自然之關係並非如此非黑即白。「現在流行以生態價值高低去衡量發展的先後次序,但其實一個地方就算生態價值再高,只要其中一部份被人為破壞,動物昆蟲都會離開,然後失去生態價值。以龍虎山為例,從前不會有人說這裡有生態價值,但為甚麼現在這裡的生態價值變高了?是因為當時政府特意去孕育和栽培,使之成為動植物宜居的環境。當年政府帶來的外來樹種令泥土加速復原,生態環境亦隨之而改變。原有物種繼續繁殖,同時吸引更多物種定居此地。」

「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或昆蟲之間,亦要互相尊重才可繼續共生。」


2013年Hugo畢業於香港大學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學系(Ecology & Biodiversity)。在學期間於中心做義工,畢業後即成為全職員工,至今已有五年光景。「位於港島的龍虎山郊野公園,地點乃一大優勢,與社區及市民的距離非常接近,自然吸引很多人來行山、放狗,學生來進行學術研究亦算便利,故此甚具『人氣』。對比新界區的郊野公園遠離人煙,龍虎山相當親民,而且熱鬧。漫步一小段路,即有機會遇到短腳角蟾、黑眶蟾蜍、斑腿泛樹蛙和果子貍!」

「譬如香港獨有的短腳角蟾,晚上在附近溪間會找到牠們 - 叫聲就像小黄鴨仔,非常易認。如果龍虎山没有淡水溪流,牠們也無法在這裡生存下去。可以想像,倘若香港没有了,短腳角蟾亦會隨之而從地球上消失。」

「至於黑眶蟾蜍,一般於溪間才會見得到;但在龍虎山,你會在路邊見到牠們,更不時來到中心的花園水池產卵。另外,也想介紹斑腿泛樹蛙,牠們眼大大的很可愛,手指上長有吸盤,最喜歡爬樹。牠們的產卵方式很特別 - 斑腿泛樹蛙會爬到水邊樹幹上產卵,同時用泡沫覆住所有卵作保護。蛙卵變成蝌蚪後,會因地心吸力而跌入樹下的水裡繼續生活。」Hugo說。「另外這裡還有不少野生哺乳類動物出沒,而我最深刻的是果子貍!」

全民投入生態速查 齊齊保育香港生態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任陳燕瑜(Angela,圖左)補充:「首日上班,即在中心旁的青果榕樹上發現果子狸,當時牠正專心吃著青果榕之果實。本以為這是常見的事,但同事反應之大教我吃驚!後來才知道牠相當膽小怕人,且習慣晝伏夜出,要非常非常幸運才能一見。又有一次,一位隨父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室外遊玩,忽然在青果榕樹下嚎哭,說有東西敲中他的頭。大家抬頭一看,原來是果子狸 - 牠將果實逐顆咬一口,若覺得不好吃就隨手丟掉。小朋友剛好站在樹下,自然『中招』。」落在樹下的果子,可會化作春泥?Hugo解釋:「這些被嫌棄果子,成為了不會爬樹的野豬和箭豬之美食。」

今年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再次舉辦「生態速查」活動,針對五大組別︰昆蟲、蝴蝶、蜘蛛、兩棲爬行、雀鳥,歡迎市民報名。每組由一位專家帶領於龍虎山郊野公園作生態調查,搜尋不同物種。參加者需於出發前出席講座,由專家分享生態研究經歷,以及講解調查內容及技巧等。Angela說:「旨在透過活動,讓市民明香香港的生物多樣性,而要了解牠們一點也不困難!同時,亦想更多人學識速查技巧後,可在住處附近作生態調查。」

此外,教育中心舉辦「森林浴」,讓參加者透過在自然環境下做拉筋運動。「『森林浴』讓大家融入大自然,欣賞動物、昆蟲與身邊一草一木。相對於一般以導賞員解說為主方式,這項活動更鼓勵大家平靜心境,透過聽水聲、深呼吸,以五感重新感受大自然。說到底人與自然是共生的。」Angela說。

「今日的香港能成為一片福地,沒有天災橫禍,是經過好多代人參考過去的經歷再逐步改善,才可有現在平安的生活環境。」

(熱血時報網台節目〈貓民生態獵奇〉第8182集有Angela及Hugo之專訪)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