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外圍賽 港中大戰孕育本土意識

世界盃外圍賽 港中大戰孕育本土意識



一直以來,香港足球代表隊有欠公眾關注,即使代表隊在2009 年贏得東亞運動會冠軍,也只是曇花一現的茶餘飯後話題。直至今年舉辦的2018 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中國足協6 月刊出諷刺同組其他隊伍的海報風波,香港隊包含歸化外援,被一句「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這麼有層次的球隊,得防着點」,挑動不少香港人的神經,也直接逼使香港人把因港中矛盾積累許久的怨氣帶進足球場。

 
近年興起的本土意識,統統轉化成對港隊的支持,4 場分組賽下來,每次主場的門票均急速售罄。入場支持港隊的港人熱切地自製各種旗幟、標語,高聲呼喊口號為港隊打氣,重建香港人對香港足球的支持。球迷對比賽前奏起的中國國歌大聲喝倒采,更反映了球迷對香港本身的認同,以至對中國的排拒心態。一句「We are Hong Kong」,背後帶着本土意義,也帶出不少對香港體壇發展和政治因素影響體育的反思。 

2018 世界盃將於俄羅斯舉行,亞洲區第二輪外圍賽則於今年6 月開始。香港與卡塔爾、中國、馬爾代夫、不丹被分配到C 組。小組首名將可晉級至第三輪外圍賽,而4支小組最佳次名也可獲晉級資格。 

中國足協在今年6 月公布數張海報,諷刺同組對手。其中,有關香港隊的海報寫着:
「不轻视任何对手 这支球队的人,有黑皮肤,有黄皮肤,有白皮肤 这麽有层次的球队, 得防着点!」

由於香港的足球聯賽容許引入外援,確有不少外藉球員以及中國外援來港加入球隊,部分球員更按照正規程序入藉香港,成為歸化球員,合乎國際足協的身份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中國足協以敵隊球員的膚色大造文章,立即惹來歧視指控。香港不少球迷,以至普羅大眾,均認為中國足協惡意挑釁港隊,挑動港中矛盾。香港足總於數天後刊出海報還擊:
「唔好比人睇死 我哋呢支球隊,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 目標都係要為香港出一口氣, 你係香港人點都要撐!」



香港足總的高調回應,令事件升温。支持港隊和認同「我係香港人」的概念迅速扣連,加上生活上累積下來對中國人的反感,令今屆世界盃外圍賽得到不少關注。大量港人爭相入場支持港隊,6 月11 日主場對不丹的賽事門票於賽前2 小時售罄,共6,326 位球迷於場內目睹港隊以7-0 大勝對手,創出近30 年來的最大勝仗。其後於6 月16 日對馬爾代夫的賽事門票更於開賣2 日內售罄,再有6,370 名球迷見證港隊以2-0 取勝。

葉鴻輝受辱 再挑爭議

香港隊於9 月3 日到深圳作客對上中國隊。即使中國足協只預留少量門票予香港球迷,加上嚴密保安戒備,仍有約2 千名香港球迷入場支持。港隊雖然客觀實力上不及中國隊,但仍竭力守和0-0,門將葉鴻輝的精彩表現更被冠以「英雄輝」的稱號。然而,葉鴻輝賽後於網上指中國隊隊長鄭智「贏唔到唔順氣走嚟話我(葉鴻輝)係狗」,更有人在電視直播片段中看見鄭智向一度倒地的葉鴻輝有吐口水動作。
事件隨即引起公眾譁然,紛紛要求鄭智和中國足協道歉,更有人發起網上聯署要求國際足協處分。葉鴻輝其後於記者會否定吐口水的說法,但鄭智辱罵欠球品的指控已深入民心。香港足總主席梁孔德多次就事件回應公眾,起初指葉鴻輝把普通話的「久」錯聽成「狗」,後又收回有關言論,指說法只為「路邊社」消息。梁孔德又指足總不會主動了解辱罵事件,如賽事球證或場監未有相關報告,跟進事件會有困難。
梁孔德的言論引來廣泛批評,指他身為香港足總主席,寧可在誤會中歸咎於葉鴻輝聽錯,也不在爭議中保護港隊球員。這種「幫外人不幫自己人」的做法,港人看在眼內,腦內很快就轉到「連足球政策也要向大陸傾斜」的想法上。當坊間有人批評港人當起「忽然球迷」,把政治因素帶入球場,殊不知有關當局早就帶着政治意味干預香港體育。


本土認同使然 噓國歌非首例

中國足協的歧視海報引來港隊支持者的加倍敵視,連帶許多人也開始反思,香港隊比賽前奏起的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應否繼續代表香港?港隊在6 月的兩場主場賽事,以及9 月中對卡塔爾的賽事中,大批球迷於奏中國國歌時報以噓聲,引來梁孔德多次譴責,指球迷噓中國國歌將會招來國際足協懲處,將來的主場賽事可能需要閉門作賽。
不少球迷指噓義勇軍進行曲並無侮辱對手,只是表達對中國國歌的反感,不丹隊、馬爾代夫隊和卡塔爾隊均不會因香港球迷噓中國國歌而感到不快。球迷噓國歌以表達對國歌代表的政權有所不滿,屢於其他國家出現。今年7 月,西班牙國王盃決賽由巴塞羅那對戰畢爾包,兩支球會的所在地均有意脫離西班牙中央政府獨立,故此在賽前奏起西班牙國歌時,兩隊球迷均報以噓聲。
對於奏國歌和噓國歌的爭議,社會上有人提出不如以一首更能代表香港的歌曲代替義勇軍進行曲。在國際體壇上帶有複雜歷史因素的英倫三島就有其解決方法,蘇格蘭比賽前會奏起《蘇格蘭之花》,時而代替英國國歌,時而兩者先後奏出,目的也是要保存和鼓動蘇格蘭的本土意識。時值香港本土意識興起,也許是時候進一步反思,義勇軍進行曲既代表中國,是否也能代表香港?有人提出不同的球會會歌、流行歌曲代表香港,更能匯聚香港球迷,更能與中國有所分別。

拒絕天朝心態 要為港隊正名

香港隊在9 月8 日主場迎戰卡塔爾,實力差距下以2-3敗陣,卻贏來雖敗猶榮的稱讚。賽後有球迷發現有外國傳媒,用了港英時期的香港旗代表香港,一度引起網民熱議。有人指出,香港在國際足協的條例要求上,可沿用「香港」為名,何以部分傳媒機構堅持用上「中國香港」或「Hong Kong, China」?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香港人要建構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更需要堅持以「香港」為名。與卡塔爾比賽的末段,港隊勇戰從0-3 的劣勢下追回至2-3,場內此起彼落的「We are Hong Kong」口號震動人心,令不在現場的電視觀眾以至無綫電視的主持動容,不就正正象徵着香港人的自我認同?
2015 瓊斯盃籃球賽於8 月底開幕,有台灣球迷在「台日大戰」時掛起旗幟,寫着「別再說中華台北,台灣就是台灣」。中華台北這個名稱在國際體壇上用了三十多年,當初也是因着國際各國接受「一個中國」這個政治因素而訂下的規條。中國香港、中華台北,難道這兩個名稱真能代表香港和台灣?當這種大中華式覇權延伸到體壇,還說甚麼「體育不涉政治」?
香港隊很大機會要與中國隊和卡塔爾隊爭奪晉級的資格,有大陸網民就斥責香港應在與中國的比賽中「放水」,讓路予中國出線,「始終香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嘛」。這並不只是個別網民的意見,類似的邏輯常常出現在經濟發展的各個範疇上,這種「香港要讓路」的天朝心態,正正就是香港政府在各種政策上,如人口、零售、地產、旅遊等大幅度向中國傾斜的中心思想。在國際舞台上,香港既有獨立參賽的資格,就絕對有獨立爭取成功的權利和義務。


本土體育政策急需重新導向

香港人在思考各種本土意識的同時,往往牽涉到以不同方式脫離中共魔掌。即使是城邦、建國、歸英、自決,甚麼本土流派也好,實際的政策以至對各種既有生活模式的想像亦應擴闊,最低限度也要能提出「甚麼才是不向中國傾斜的政策?」
香港短道速滑選手呂品韜於2014 年代表香港出戰索契冬季奧運會,他在一次傳媒訪問中表示不滿隊醫未能隨團。當時同行的7 人代表團,除呂品韜外,還有教練呂碩、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義務秘書長彭沖、職員周景勳、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王敏超,以及滑冰聯盟主席葉小燕。呂品韜指,當局以名額已滿為由拒絕加入隊醫,團內亦只有3 人對比賽安排有實際幫忙,其他人僅在電視採訪時才出現。不少網民當時怒斥代表團大部分人只為「攞威」,漠視運動員需要。
為求面子,只看成績,不求實際發展的風氣,充斥本地體育政策多年。香港倘若要發展本地體育,理應重新審視現時的資源分配。即使港人工時普遍過長的問題暫且不議,單靠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世界盃,及一年一度的全民運動日,以至長期供不應求的公共體育設施,又怎可能改變香港社會中缺乏運動的風氣?不論要推行精英培訓,還是運動普及化,港人首先要思考何者於香港為益,而非只想面子,盲目追求個人名譽。拋開這套用了幾十年的過時思維,香港體育才會有出路。
(原文刊於第三十四期《熱血時報》,於2015年9月20日免費派發。請支持文化抗共,訂閱《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eg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