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迷把關(上)── Zoe Quinn、宅文化與性別歧視

機迷把關(上)── Zoe Quinn、宅文化與性別歧視

過去的一個多月,可說是遊戲界最黑暗的日子!首先,有女性獨立遊戲製作者被指與遊戲媒體記者有染,惹來大規模網絡欺凌;爾後,又有女性遊戲評論者因發表批評遊戲物化女性的影片,而受到恐嚇,多個網上遊戲論壇及媒體網站因而陷入連番罵戰。罵戰當中,雙方的黑客無所不用其極地攻擊對方網站及揭露他人私隱,其手段之卑劣教人不忍卒睹。但是,今次的風波卻為遊戲文化、機迷(gamer)社群及遊戲傳媒帶來不少啟示,更衍生出「機迷把關(GamerGate)運動,關心遊戲文化的機迷們不得不正視!

事件緣起


事件的主角Zoe Quinn(圖片來自 Screen Robot


事緣8月16日,獨立遊戲創作人 Zoe Quinn 的前度男友在網誌上指控 Zoe Quinn 多次對他不忠,更指稱她曾與多位獨立遊戲製作者及記者發生性關係。事件引起大眾關注,一眾網民猛烈批評 Zoe Quinn,指她為求宣傳自己設計的遊戲Depression Quest》,而勾引記者傳媒(早在上年二月,Zoe Quinn 把《Depression Quest》提交至 Steam Greenlight 時,已開始遭受恐嚇,更被迫更換電話號碼網上論壇 4chan 的用戶對 Zoe Quinn 百般侮辱,並策動大規模網絡欺凌。Zoe Quinn 在網誌上報稱收到死亡恐嚇,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亦受到騷擾,並指責其前度男友利用 4chan 對她進行騷擾及人格謀殺。遊戲開發者 Phil Fish 也因聲援 Zoe Quinn 而慘遭起底,數以GB計的個人資料,包括社交網站密碼、住址及銀行資料,被公諸於網。


8月24日,Zoe Quinn的支持者為向4chan報復,入侵獲4chan全力資助的遊戲設計比賽網頁並強行終止其集資活動(上圖)。事件已經演變成一場互相攻訐的齷齪鬥爭。

女權主義,火上加油


《Tropes VS Women in Video Games》系列影片
探討電子遊戲對女性的描寫,在遊戲界中惹起不少爭議


8月25日,Zoe Quinn 所引起的風暴尚未平息之際,流行文化評論人 Anita Sarkeesian 在 YouTube 上發表最新一集的《Tropes vs Women in Video Games》評論影片,內容主要批評電子遊戲物化女性,把女性角色視為挑逗玩家或是供玩家洩慾的工具,惹來新一輪的網絡罵戰。

早在2012年,Anita Sarkeesian 已經是網絡欺凌的對象。當時,Anita Sarkeesian 在 KickStarter 集資拍攝《Tropes vs Women in Video Games》評論影片期間,收到大量死亡恐嚇及性騷擾訊息,其網站及電郵戶口亦受黑客攻擊(事後,Anita Sarkeesian 在 TED 親述當時經歷)。

Anita Sarkeesian 在網絡世界因 Zoe Quinn 而鬧得翻天覆地之際,發表新的評論影片,不單只火上加油,更令她再次成為眾矢之的。8月27日,Anita Sarkeesian 稱因受到嚴重恐嚇,而被迫離家避禍


Anita Sarkeesian 在 Twitter 上報稱被嚴重恐嚇,並向警方求助


性別歧視,其因何在?


美國雜誌
《reason》本年六月號的封面戲仿《Grand Theft Auto V》,描繪一名沉迷遊戲的機迷向身旁的女性豎起手指,一副「自顧遊戲,不理他人」的模樣,反映了外界對機迷的觀感


機迷為何會視 Zoe Quinn 及 Anita Sarkeesian 如寇讎,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在遊戲界中,機迷向來對女權主義極之保守,針對女性的騷擾行為亦屢見不鮮。Forbes 的遊戲記者 Paul Tassi 把此風氣歸咎於長久以來由男性主導的遊戲文化:

數十年來,遊戲都是男性製作給其他男性玩的玩意。這解釋了為何遊戲充斥英雄救美式的故事,以及豐胸巨乳、衣著暴露的女性角色。沒有人察覺這是多麼的排他,因為從來沒有人視女性為遊戲業界的重要部分.......他們抗拒任何他們認為會威脅所謂「傳統」遊戲的東西,並且無法理解為何有這麼多女性感覺被物化和排斥。當中更有人反對女性玩遊戲。(摘錄自Paul Tassi 《Fanboy Wars: The Fight for the Future of Video Games》,筆者譯)

遊戲評論網站 Game Wisdom亦指出,機迷及技術宅(geek)社群主要由九十年代期間,鍾愛新潮科技,厭惡流行文化的人所組成。這類機迷抱有強烈的精英主義,不屑接受主流文化,自認電子遊戲專家,固執己見。

機迷社群的排他心態,正正解釋了為何他們如斯敵視 Zoe Quinn 及 Anita Sarkeesian。對保守機迷而言,女性不屬於機迷社群的一部分,而 Zoe Quinn 的《Depression Quest》及 Anita Sarkeesian 的《Tropes vs Women in Video Games》正挑戰保守機迷對遊戲的觀念,因此引起機迷社群的強烈反彈。加上網絡世界的匿名性,令網民不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使性騷擾更為猖獗。

真理愈辯愈明。遊戲玩家面對新穎的遊戲或理論,條分縷析、予以批判,本是美事。可惜,一小撮害群之馬放棄理性討論,訴諸言語暴力,對女性同好施以恐嚇和騷擾,簡直卑劣無恥!

獨立遊戲創作人 Andreas Zecher 發起網上聯署,表明所有人,無關性向、性別、種族、宗教,皆有權遊玩和批判遊戲,同時誓言反對所有仇恨及騷擾言辭。筆者喜見聯署信在短短一兩日間便得到近2,500名開發者、學生和獨立人士簽署支持,並希望機迷社群早日揚棄性別歧視之惡習,停止惡鬥。

下篇將會討論 Zoe Quinn 事件為遊戲傳媒及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