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港鐵 年賺百億 車費有加無減

無恥港鐵 年賺百億 車費有加無減


港鐵(HKEX:066)早前「又」宣佈加價,票價將於下月29日起上調3.6%。為何說是又呢? 原來,本年已經是連續第五年,港鐵在年賺百億的情況下加價了。

自從2000年地下鐵路公司私有化後,地鐵就已經由一間公營服務公司,變成一間以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為目標的公司。自此,地鐵就以其優勢(交通配套),發展房地產及物業管理等業務。2007年末,地鐵與九廣鐵路合併,成為了壟斷香港公共交通市場的龐然大物 - 港鐵。兩鐵合併後,於2008年公佈首份的年度業績,經營利潤大幅增長57.7%至93.25億元,稅前利潤達90億元,是歷年最多。之後的數年, 港鐵的盈利一直增長,至最新公佈的2013年年報,稅前利潤更高達150.27億元。

港鐵的收入包括物業發展利潤、於中國及國際經營的業務等,今日暫且不提這些業務,集中討論我們最關注的客運業務收入。查看港鐵的業績,2013年港鐵在香港的車費總收入為150.21億元,對比2008年的114.67億元,上升了億元35.54(+31%)。收入增加,只有兩個原因,要麼是銷售量(sales volume)的增加,要麼就是售價(selling price)的增加。對於港鐵而言,指的就是乘客量及平均票價。

再翻查港鐵年報,2013年港鐵的全年總乘客量達18.234億人,較6年前(2008年)同期的14.851億人上升了3.383億人(+23%)。3.383億人有多少呢? 即每天多了近93萬的乘客。這個轉變,我想各位讀者都能夠從車廂及月台深深的感受到。再以車費總收入除以乘客量,6年間平均的票價由7.72元飆升至今年的8.24元,升幅近7%。雖然港鐵近年頻頻出事,又貴又迫,但對於大部分打工仔而言,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即使港鐵最大的股東是香港政府,又如何?

兩鐵合併前,地鐵公司是有加價的自主權,但須經立法會的審議。當時香港經歷數年的通縮,但地鐵以公司財政狀況欠佳為由而不肯減票價。兩鐵合併之時,港鐵提出放棄自主票價,每年根據可加可減機制(Fare Adjustment Mechanism,FAM),在毋須經立法會審議的情況下調整票價。當時的政府以及一眾立法會議員,都以為在FAM下,港鐵須於通縮期時減票價,大都對FAM表示贊成。

根據FAM,價格調整的公式是「0.5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 + 0.5 * 工資指數變動 – 生產力因素」,即「通脹/通縮」及「運輸業名義工資」的平均變動,減去「生產力因素」。然而,稍有常識的都知道,通縮之後必然是通脹,加上來自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再加上最低工資的立法,前兩者是必然會持續上升。

另一個影響票價的是生產力因素,這項參數是按「0.5x參考期內生產力的年度複合增長率」去計算,每五年檢討一次。據港鐵資料顯示,「生產力」是根據客運業務收入,除以客運業務開支所得。理論上生產力因素愈大,加價空間就愈小,換言之,港鐵根本就沒有誘因去增加生產力。

根據港地鐵去年與政府簽訂的新協議,規定港鐵每年都要撥出部分利潤去回饋乘客。今年港鐵將按機制加價3.6%,估計會多收5億元,港鐵同時宣佈推出3項總值5億元的優惠措施,包括「早晨鳥計劃」、「都會票」及延長第二程9折優惠。這些小恩小惠,受惠的人有限,而港鐵宣佈回饋乘客的優惠,往往都沒有在年報內詳盡披露。如以2012年為例,當時港鐵宣佈因調高票價而預計多收的6億元回饋乘客,據有限資料所計算,當年「搭十送一」優惠只涉及2億餘元,其餘近4億元去了哪裡? 那就不得而知了。

港鐵年年坐擁巨額盈餘,再加上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儲備(地鐵沿線的車站上蓋),經已是霸佔著香港最黃金地段的地產霸權,但仍然貪得無厭,利用FAM在賺大錢加上通脹的情況下加價,加深基層市民負擔。這些問題,其實早在地鐵私有化,又或兩鐵合併的那天就可以預料得到。作為單一最大股東,香港政府卻完全坐視不理,容許這種妄顧社會責任的行為。香港人,你還忍受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