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日(4月26日)發表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第二部分,涵蓋本港人口的健康狀況,以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生活習慣。
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為第三次全港人口健康調查,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分住戶訪問及身體檢查兩部分進行。調查訪問超過16000名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涉及超過7400個家庭住戶,當中超過2000名受訪者進一步完成身體檢查。第一部分報告涵蓋住戶調查的結果已於去年12月發表,今日發表的第二部分報告則涵蓋身體檢查的結果。
調查發現,慢性疾病例如超重(體重指標≥23,佔22%)和肥胖(體重指標≥25,佔32.6%)、高血壓(佔29.5%)、糖尿病(佔8.5%)和高膽固醇血症(佔51.9%)在香港15至84歲人口中仍然普遍。高鹽飲食(高於世衞建議每日攝取量少於5克的上限,佔83.9%)和鉀攝取量不足(低於世衞建議每日攝取量至少3.5克,佔90.9%)這些引致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亦十分常見。
超重和肥胖是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常見非傳染病的風險因素。超重和肥胖的普遍率從2014至15年度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的50%增加到今次調查的54.6%,這可能與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第一部分報告中顯示體能活動不足的情況顯著上升有關。
高血壓也是一個主要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如沒有控制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病、中風或腎臟衰竭等非傳染病。相對2014至15年度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的27.7%,今次調查的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9.5%。超重、體能活動不足、高鹽飲食和與進食蔬果量不足相關的鉀攝取量不足,均會導致高血壓。在高血壓的患者中,超過4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直至進行調查的身體檢查才發現,而類似情況亦出現在其他心血管的風險因素,例如分別有36%和70%的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情況。
此外,調查採用Framingham風險模型,以預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在30至74歲人士中,未來10年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平均風險為11.4%,即每1000名該年齡組別人士中,可能會有114人在未來10年內患上前述的心血管疾病。
除體能活動不足和蔬果進食量不足外,第一部分報告結果亦顯示了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在香港人口的普遍率,例如吸煙和飲酒,這些都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常見非傳染病的重要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