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組:難證實年青人對社會不滿是基於欠缺上流機會

中策組:難證實年青人對社會不滿是基於欠缺上流機會



當政改具體方案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之際,政府中央政策組於上月底公開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對社會持強烈異議的年青人高達32%,較4年前的19.7大幅上升,而該批人士其實並非最草根一層,而是擁有專上教育程度。不同年齡的受訪者其實傾向滿意他們的生活質素,反之對香港的政治和環境保育情況感到不滿,與建制派及官員的慣常講法,指年輕人對社會不滿是基於欠缺上流機會有明顯出入,但最可笑是研究報告竟然是出自政府手筆。

是次研究的主題為《香港年青人的社會態度—跟進研究》,是為跟進2010年一項關於年青人的社會態度調查而進行,希望探討自2010年調查完成之後,4年來香港年青人對社會及政治議題的態度有甚麼變化。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負責,於去年5月14至6月24日進行,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2,000名15至39歲的香港年青人。

調查涵蓋了多個政治及中港議題,包括是否支持佔領中環、公民提名、港人優先及取回單程程審批權等。在身份認同方面,當中80%受訪者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只有10%選擇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較年輕的兩個年齡組(15至19及20至29歲)都分別有超過一半人支持佔領中環,去爭取以他們心中理想的制度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並同意公民提名方式普選特首。

至於中港矛盾的相關問題,有88%受訪者認同香港人權利優先,77.8受訪者認為要取回單程證審批權,82.8%支持限制大陸自由行旅客來港數目,訴求相當清晰。

調查結果指出,不能證實部份輿論對年青人的普遍印象,就是認為年青人由於缺乏向上流動機會而對社會產生並累積不滿。又指一般印象是愈年青的異議程度愈高,其實沒有證據支持。人口特徵不能解釋異議程度高低,價值觀取向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