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自相矛盾──普教中之陽謀

語文政策自相矛盾──普教中之陽謀



根據《幫助內地來港學童學習中文教學指引/建議》(1996)「目的」:

「香港是一個以廣東話為教學語言的環境,內地來港學生要盡快掌握本港日常應用的詞匯,從而加強他們運用廣東話與人溝通能力,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們認識和書寫繁體字,以提高學習能力。」

及至《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第一章:概論」:

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已從日常生活中積累一定的語匯和語言經驗,語文學習必須在這基礎上發展。」

到《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04)「基本理念及發展方向的」亦表明:

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他們自小已從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中,積累一定的語匯和語言經驗。」中國語文「作為學習母語的科目」,「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發揮全人教育的功能。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必須從學生已積累的語文知識和已掌握的語文能力入手。」

教統會隨後在2005年12月發表的《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第一章:引言」第強調:

「亦有人認為香港既然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母語』應該是普通話。我們認為『母語』是學生和教師最能自然流暢地表達意見及思考的日常用語對香港大部分人而言,他們最有效與人溝通和表達意見的口語是廣州話書面語是中文。」

較新的《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初中及高中)》(2011)「第二章:課程取向」明確表示:「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學生已從日常生活積累一定的語匯和語言經驗本課程是在這基礎上發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以上由1996-2011年五份有關香港境內中國語文教育的重要文件看來,教局對使用教授中國語文的教學語言由此至終都是香港人日常用語,我們的母語──廣東話。

既然如此,此五份文件是甚麼文件?是不是無關重要的垃圾文件?當然不是!它們被全港小學中學奉為中國語文教學的圭臬(註1),所有中文科課程必須依照此四份課程指引及一份教學語言報告來設計,甚至有教育督學、外評隊伍以課程指引所記述來檢視學校在教授中國語文方面有否違逆或做得到位與否,可見這五份文件的重要性,如說它們是教授中國語文的「聖旨」也實不為過。

然而,在各份中國語文科課程指引中指明是要用母語(廣東話)作為教學語言下,教局竟然在《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改革建議》中「學習範疇芻議」一項寫出長遠考慮:「在整體的中國語文課程中加入普通話的學習元素,並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此乃初步建議,須在一連串公開論壇和不同的諮詢場合中具體探討。」但教育當局真有廣泛諮詢嗎?語常會指初步諮詢曾於2007年9月進行,諮詢對象為11所中、小學校長。而全面諮詢亦在2007年10月時進行,共有23個學校議會及辦學團體代表出席了由語常會舉辦的兩場諮詢會。兩場諮詢會23間機構等同「一連串公開論壇和不同的諮詢場合」?筆者於1998年已任教普通話科,但2007及2008年卻從未接收過上述初步諮詢及兩場諮詢會的消息。連普通話科教師也不得參與其事,只容教育團體高層人士參加,這算全面諮詢現職教學人員的意見?在筆者看來只是為實行政策而作的假諮詢而已。

語常會在2003年發表《語文教育檢討總結報告》,其中「第三章:如何達至所定的語文水平」指出:「語常會於2002年3月曾委託過香港政策研究所調查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學習動機的看法。而調查中明確表示學習普通話的動機『強』或『非常強』的學生則只有25%。此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本身對學習普通話興趣不大。」另外,此報告又指出「要加強香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特別是提高他們學習有關語文科目的興趣,至為重要。」報告最後只是指「學校應營造適當的環境,提供更多運用英文和普通話的機會」而已,並非更改存在已久,行之有效的廣東話母語教學。

在論及教學語言部份,此報告亦指出「為了達到教育的整體目的,我們相信學生應使用一種不會對學習過程構成障礙的語言作為教學。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這是指他們的母語。因此,語常會贊成,採用學生的母語作為教學語言。

按照上述報告內容,以正常人類的邏輯推論,「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即等同「以學生不太感興趣的語言教授中國語文」,這能加強香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麼?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然而在同一份報告,一論及以普通話教授中文即改口風,指出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科有下列益處:

(a) 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較佳;
(b) 特別是學生的中文寫作,將會較少受廣東話的影響;以及
(c) 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將有所改善。

而報告中雖明確指出根據語文基金及優質教育基金曾資助的三項有關研究發現:「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科的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有所進步。他們在中文寫作方面的能力,亦較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為佳。然而,目前仍未有確實證據,證明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會有所改善。其中兩項研究發現,以普通話學習的學生的中文能力,與以廣東話學習的學生並無分別,甚或表現更差。」研究明顯地將語常會自己提出的(a)及(b)理由推翻,只餘(c)一項,但語常會的結論卻是「因此,我們非常贊成課程發展議會的長遠展望,就是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

由此可見,語常會明顯自相矛盾,一方面說贊成以母語廣東話作為教學語言,一方面贊成不是母語的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一方面提倡以學生感興趣學習的語言教學,一方面又要以學生不感興趣學習的語言教學。如此前言不對後語的報告竟是語常會及教局向立法局解釋撥款二億以作「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的強大理由。而荒謬的是立法會竟不問情由,只求語常會教局交代一下,便輕輕放過,接納語常會建議,更離譜的是教局及語常會主席們(卸任或現任)常高調調查學校推普教中的進程,同時不斷從不同途徑如傳媒、研討會等信誓旦旦地對學校家長灌輸「普教中能提昇學生中文語文能力」此一經過多年多次研究驗證卻是無從證實的「好處」。

如要推行普教中,則課程指引的母語教學一項應該已被教育當局取消;如跟從課程指引的母語教學則普教中不應存在。此兩項不能共存的語文教學政策竟同一時間出現在教授中國語文的教學語言項目上,自相矛盾至極。

再深入一點想想,如課程指引的基本原則是必須跟從,那現行普教中的中小學將是違反了四份由教局訂下的中國語文科課程指引,令全港學生中國語文水平不斷下降的幫兇正是各間普教中的學校!

語常會與教局,你們是精神分裂,還是當香港人是羊牯?也許香港的學校及辦學團體真的很好欺騙,故此,此種嚴重矛盾的語言教學政策竟得學校及家長青睞,至今已有約80%以上小學(以筆者統計新界7區共224間小學,當中182間推行普教中計算)與約25%以上中學(以筆者統計新界7區共208間中學,當中52間推行普教中計算)墮入此矛盾混帳的陷阱政策中了。

香港政府那麼堅決將全港本來中國語文的教學語言撤更換,除了說是為討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迎合財大氣粗的自由行外,實在沒有教育上的理由,顯示香港必須強迫推行普通話來教授中國語文。除非香港政府的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推倒本來閱讀能力非凡的香港學生(以母語的語文水平能力計)(註2),以便將來港府之語言偽術無人得悉,又或為方便2047年後中共以一國之名完全接收香港為「中國城市」,又或以滅絕華夏文化根源為政治任務,否則此種矛盾的政策怎能出籠,怎能得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注資?

去年語常會更獲撥款50億,又不知有多少資金會用在普教中計劃。更甚者語常會前任主席及現任主席都不約而同在不同的場合大談「普教中事在必行」,甚至叫香港人連日常生活都改用普通話,完全忘記教局自己訂下,在各中國語文課程綱要或指引內白紙黑字寫明的母語教學既定政策。如此荒唐荒謬互相違逆的事竟日日上演!別忘了,自1998年始,獨立的普通話科已是本港初中及小學的核心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特別是口頭交際能力。如只是要達到與人溝通目的,普通話科的設立已極足夠。推普滅粵」此陽謀欲以普教中手段達之,不是顯而易見嗎?


註1:「圭臬」粵音「歸熱」

註2:「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由「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主辦,研究各參與國家或地區9-10歲小學四年級學童使用母語閱讀的能力每五年進行一次。PIRLS 2011 的研究結果,香港小四學生的母語閱讀的能力為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