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港人 唯新媒體運動

拯救港人 唯新媒體運動

香港是一個資訊發達的地方,身處不同的交通工具中,會看到即時新聞;到大大小小的酒樓和茶餐廳用膳,抬頭梗有一部電視;不少報刊媒體,都設有手機程式,為讀者不停更新,傳訊方式可謂五花百門,資訊氾濫早成為港人的一種災難。然而在97後,主流媒體相繼歸邊,編採自主逐漸被消滅,編輯聽從上層指示,透過篩選來隱藏和打壓一些不和諧的資訊,港人如同蒙在鼓裡,市民的知情權被剝奪,不知不覺中被慢性洗腦,幸而還有一群有心人,明白到新聞自由已死,紛紛在網上創立新媒體,冀打破赤化媒體的壟斷。

新媒體的出現,如同近年本土主義的興起,皆是受到中共壓迫下的一種產物。因為新媒體的創辦人都明白到,不站出來作出抗衡,新聞自由長此下去將消失殆盡。網台之興起,始於十年前毓民和大班被封咪,因在03年七一大遊行中,證實了兩支咪的巨大影響力,結果政府施壓,不容二人於主流傳媒。黃毓民其後轉戰網台,但因收聽方式與傳統有別,而且手機收聽尚未成熟,網台始終受制於聽眾人數和廣告收益,未能成為主流。然而在過去兩屆立法會選舉中,網台的出現,卻先後為兩個激進政治團體開發不少票源,讓建制和泛民同時如夢初醒的感到一定壓力。




梁匪振英上台後,新任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隨即表示,要加強監察網上民意,開展「輿論戰」,鼓動民意,政府不能一直坐着捱打。皆因港共政權清楚知道,在主流媒體相繼屈服於政府和經濟壓力被收編之際,大部分的反對聲音,均來自網絡新媒體。近日《蘋果》又傳出,邵善波希望以俗稱「網絡23條」的版權修訂條例,來打擊新媒體的發展,看來網絡新媒體確是港人剩餘的武器。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曾指新媒體為謠言的集散地,干擾社會秩序,所以必須加大力度予以打擊,相信邵善波的想法,與此應十分接近。

面對打壓,網台和一些網絡新聞媒體仍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除了是成立新媒體的門檻較低外,最近一些立場接近溫和反對派的傳媒人,也被排擠在主流媒體之外,如傳媒人鄭經瀚和游清源,都離開原有平台,各自創立了《D100》和《852郵報》,來捍衛新聞自由。新聞工作者的覺醒,自創平台,確實為社會帶來新的景象,但在資金匱乏下,他們大多是艱苦經營,與擁有雄厚資金或紅色背景的主流媒體相比,相差更是千萬倍計。

新媒體運動,不是鼓勵更多傳媒人從傳統媒體出走,創辦新平台,而是要讓港人有一種覺悟,明白再倚靠主流媒體來捍衛新聞自由,只會是緣木求魚。面對中共來勢洶洶的打壓,新聞自由評分年年下降,大部分港人只懂對新聞自由受到沖擊表示擔憂,卻絕少人知道如何作出抗衡,新媒體運動正是一條拯救港人的出路。遮蔽新聞自由的烏雲早已密布,現在是時候讓港人點起火光,身體力行支持一些能為自己發聲的新媒體,為捍衛新聞自由盡一分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