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曾寫文章批評學聯在雨傘革命的行為,亦批評社會盲目追捧學運明星。是的,學生不一定沒有政治目的,也不一定「純潔」。但現今的香港社會,在缺乏有號召力的政治家的大環境底下,學生們仍然在社會運動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以學聯在學運中的位置,如果有人騎劫學聯,等於「統戰」了大半個學界,可以癱瘓一半港人抗爭的本錢。學聯在雨傘革命期間指揮不力、不斷錯判形勢。但基於黃絲帶們對他們學生身份的憧憬,大部份人也對學聯問題多多的權力結構視而不見。
港大生現在反思雨革之問題,得出需要「退聯」這個決定。退出學聯是否壞事?說「不要分化」的人是盲目追求「團結」,只會忽視問題之根本。港大學生脫離學聯,是因為他們要追求「命運自主」。既然學聯架構壟斷了學運的發言權,身為會員的就要為自己站起來。只有兩種人希望「小社會」團結到只有一個立場和聲音:獨裁者與蠢人。獨裁者渴望權力,蠢人是懶得思考。對懶人來說,多了選擇是一種折磨, 情願將本來是「幸福的」選擇權交托他人。可是有些權利,你放棄了,只會坐大了專權。不願意做「蠢人」和「懶人」的港大生,的確是分裂了學聯。但是合併與分裂,循環不息、自古如此。
團結不一定是力量。雨革期間,學聯與泛民陣營關係極為密切,有進步思想的學生,紛紛說「學聯不代表我」。這不是賭氣說話,因為他們雖為「會員」,但權力被學聯秘書處架空了。而學聯在港大退聯一事上,態度剛復自用,沒有反省問題。學聯的支持者,更有種「只能加入學聯,不能退聯」的氣焰。令我想起有綫電視「只能開台、不能cut線」那種荒謬與反智。
港大《學苑》的陳雅明,最近寫了一篇以「道術敢為天下裂.的文章(練乙錚在2010年時亦有文章用了此句作題)。該標題出處是《莊子.天下篇》,原句是「道術將為天下裂」。陳同學的文章內沒有具體說明這標題的意思。筆者單看標題的感覺是:分裂,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周王朝不是大權旁落,道術與方術也不會流落各地。而如果學聯不是那麼不堪,各會員大學也不會想退聯。説什麼「退聯令共產黨最高興」的人,只會自曝其短,遭港人唾棄。
今天港大成功通過退聯,嶺大日後也可能會退聯。仍然在罵退聯者是「別有用心」、「是山頭主義」、又什麼「退聯是運動低潮」的人,你們等著瞧吧。沒有人敢說在將來,會否有個別學生被「收編」、被「統戰」。但當下看見他們為退聯而做的,是為自己尋找出路,也是為港人尋找將來學運抗爭的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