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食的策略分析

絕食的策略分析


勇武衝擊,敵不過戰備精良的暴警。學民於是改用柔性策略,黃之鋒在內三成員絕食。絕食有效嗎?可以有效的,但須符合若干條件。以下為絕食的策略分析。 

(A)絕食的性質 

絕食抗爭,是苦肉計,用短暫傷害自己的方式,喚起民眾關注與同情,促使政府讓步。 

既然是苦肉計,若復食的門檻太低,例如「48小時絕食大行動」之類,是不奏效的。周瑜打黃蓋,無奈是不能叫執仗者錫住打的。他不是跟黃蓋有仇,不是有虐待狂,但若不想黃蓋白白受刑而毫無效果,只能如此。只有印度甘地、台灣施明德那種絕食至性命垂危才可能有實效(甘地曾為不同目的多番絕食;施明德絕食,更堅持達四年七個月;其間屢屢遭軍人與醫護強插鼻管灌食)。絕食的苦肉計,志士仁人不得已而用之。 

(B)絕食的效果 

絕食從兩方面引起向當權者施壓的效果。 

1. 大眾同情 

抵受饑餓,引起大眾憐恤,並關注其理念與訴求。 

人的非理性傾向是,特別同情自己熟識的人;對較不認識的人,同情心自然較少。依此而論,要絕食產生大效果,須由大眾熟識的人行事。(故國際間不時有不知名囚徒絕食,事情縱受大眾知悉,但輿論往往波瀾不興,影響甚微。)黃之鋒等幾位學生領袖,市民常見,感覺親切,當是合適人選。現在的人選不盡理想:與黃之鋒一道絕食的兩位學民成員,雖是女子,感覺柔弱,牽動大眾惻隱,但平日見面頻繁,畢竟才是引發人同情的心理關鍵;大眾對二人陌生,效果頗有折扣。 

2. 政府受壓 

人對不確定的事情,特別敏感;後果嚴重但嚴重程度無法確定,特別想迴避。「無限期絕食」因此是較有效的──政權不想死人,免得出現烈士,官民之間從此深植仇恨(而當年印度教徒與回教徒均不想承受害死甘地的罪名,國民政府不想施明德成烈士),而絕食者身體狀況朝不保夕,可造成政府決策者重大心理壓力。 

(C)學民現在的復食門檻適宜嗎? 

現在學民絕食,其復食門檻──政府與學生商討重啟政改可能性[1]──嚴重錯設,問題在設得太低,徒為政府加分:絕食幾日,然後政府話同你傾,十分廉價、輕易,又可展示關懷學生,愛心爆棚,以德報怨,重拾美好形象。到頭來林鄭同你玩齋傾,傾完又係不讓步,話重啟政改始終唔可行。你食返嘢了。但政府實質寸步不讓,咁即係俾人玩。 

復食門檻,起碼是港府確實答應重啟政改五部曲(這是就效果而論;當然學民原無義務這樣做)。中央不想香港死人,正式與港人恩斷義絕,而學生身體情況又今日唔知聽日事,就承受重大實質退讓壓力。當然,五步曲若能重啟,也不保障能有多大改善,但至少要令中央移步。 

更不合宜的是,黃之鋒亦公告天下,有另一復食按鈕:「絕食會量力而為──身體狀況到了醫生為他們設訂的標準,就會自行復食。」[2]這就令中央與港府安寢無憂──縱使之鋒心有底線(珍惜生命,天經地義),亦不應說出,否則形同自廢武功。甘地要是預先聲明到時到候會遵醫囑復食,印度教徒與回教徒可保炮火不停;施明德要是預先聲明到時到候會遵醫囑復食,國民政府睬佢有味。黃之鋒宣告絕食會「量力而為」,恐怕政府只會視整件事為兒戲。 

絕食的效果,視乎是否動真格。筆者也不願見學生走這一步;但既走這一步,就不得不有策略上的考慮。[3]  

 

附注:

[1] 見〈【學民絕食】黃之鋒為飲一茶匙葡萄糖水道歉〉短片,《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4年12月4日。 

[2] 見無線電視午間新聞,2014年12月4日。亦見於〈黃之鋒指絕食會量力而為〉,《星島日報》「港聞版」,2014年12月3日。 

[3] 網上有傳言謂,學民絕食,施壓對象其實是泛民與學聯:泛民與學聯原想退場,學民是要以絕食逼使他們繼續抗爭,延遲退場(詳見Ashley Hiuching Lai面書)。果如此,單就這目標而言,無疑有效。但如要向政府施壓,則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