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今日(10月26日)公布,康文署就9月16日在何文田巴富街發生的鳳凰木倒塌事件的調查結果及跟進工作。
康文署根據現場搜集的資料,檢視塌樹的情況及進行樣本檢測,亦參照肇事樹木過往相關的紀錄,包括樹木護養、檢測紀錄、投訴、附近的道路挖土工程等,得出塌樹是由於多方面原因所致,包括該樹主幹因向光性而向行車道傾斜生長,大部分樹冠位於行車道上方,導致樹木整體重心偏離其根部位置;樹穴附近土壤因有行人道路磚覆蓋而限制了樹根於地下的生長空間,以致未有充分伸延;根系組織檢測報告顯示該樹的樹幹底部中央位置受有害木層孔菌(Phellinus noxius)和重傘靈芝(Ganoderma multipileum)感染。有害木層孔菌是一種白腐真菌,會引致褐根病,損害樹木根部及樹木內的輸水系統。重傘靈芝會破壞樹木活組織,導致樹根腐朽。當該樹的樹根被真菌破壞及弱化後,再遇上傾斜生長的樹幹,因後者的重量導致樹根受拉力折斷及倒塌;有關真菌感染因深藏於泥土中,以致在過往以目測方法檢測該樹時並未能從樹木表面發現受有關真菌感染。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發展局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經詳細審視後,認同康文署提交的調查報告。
康文署已按樹木辦要求,於事發後緊急覆檢巴富街上其它樹木,並已向樹木辦匯報結果。康文署覆檢了位於該處的34棵樹,發現其中3棵樹的主幹基部內有腐朽情況,須要盡早移除。為保障公眾安全,康文署已於10月初完成相關工作。同時,康文署已為巴富街另外22棵樹進行樹冠清理及縮減等風險緩減措施。
現時全港有超過10000棵生長於路旁的鳳凰木,樹木辦已要求各樹木管理部門就當中共4000多棵大型鳳凰木進行覆檢。部門已完成相關覆檢及向樹木辦匯報結果,並為當中約190棵鳳凰木陸續進行所需的風險緩減措施,包括按需要移除59棵鳳凰木,其餘需進行修剪、治理病蟲害、移除枯枝等,預計相關工作將於11月內完成。
此外,各樹木管理部門正對路旁其他品種的大型樹木展開覆檢,預計於11月向樹木辦提交覆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