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委員會的recap

提名委員會的recap



《紐約時報》有關梁振英的訪問報道,我花了整整兩小時去用google translate來閱讀。皆因害怕被媒體斷章取義,被「煽動」。

正當大家放眼梁特首的「萬四元收入無用」論,我花了時間去研究文中的這句:

One group he said he wooed on the committee were the 20 members chosen by sports officials and coaches. “If it was an entirely universal suffrage election,” Mr. Leung said, “then the sports community would not count, they would not feature on my radar screen.”

原來,梁特首曾於競選時向體育界拉票!那我想看看他曾經向哪位體壇名人拉票先。為何體育界(尤其筆者最愛的足球運動)還是沒有太大起色?當我滿心歡喜,希望看到是體育界選委是李麗珊、傅家俊、黃金寶、李靜、高禮澤時。我見到的是……

他們是誰?天呀,你至少給我一個陳韋拿吧!然後我的好奇心起,就逐一google search下,看看他們是誰。

許晉奎,廣東省湛江市政協名譽主席,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1988至2003)。
羅傑承,這個我就不介紹啦。
陳偉能,香港獨木舟總會有限公司會長,香港大專體育協會名譽會長,香港拯溺總會主席。前信德集團執行董事。
李群華,香港籃球總會主席,同時為於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余國樑,香港的乒乓球總會主席,2003年獲委任為湖北省政協委員。通華達產品有限公司及國興置業有限公司的董事。
湯徫掄,香港羽毛球總會主席、亞洲羽毛球聯會義務司庫、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體育委員會委員、第4屆及第5屆全港運動會籌委會主席。同時為香港孔教學院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湯恩佳於港九新界都有住宅和舖位物業收租。
貝鈞奇,香港左派商人,任香港足球總會副主席、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會愉園體育會主席、公民體育會會長及多支乙組、丙組球隊持牌人,亦是選舉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委員、香港健美總會會長、香港泰拳理事會會長、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副會長以及中國香港柔道總會會長。
高克寧,中國香港空手道總會會長,中國香港健身氣功總會組織架構,中國香港體操總會副會長,中國體育工作者聯會會長。
陳念慈,前香港羽球代表隊成員,於2006年起擔任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師訓練學校校長。
黃金寶,不作介紹啦!
鄭家豪,前南拳及南棍世界冠軍。
何仲浩,香港排球總會副會長。未能夠其他詳細資料。
黃寶基,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
王敏超,前香港游泳代表,中華造船廠王氏家族成員之一,為創辦人王華生的兒子,其兄為第10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

在此,我想提出幾點合理質疑:

1.體育小組的選委大多不是什麼體育明星,而是商人,部份更是政協。但是商人、政協都有自己所屬界別,角色有重疊之嫌。試問我是候選人的話,或能夠以有利商業政策吸引他們的選票,假若這樣的話,香港體育發展不就毫無寸進?

2.熱衷投資體育事業的商人,真的會比運動員或前運動員更懂如何提升體育水平?真的能夠如實充實反映體育界的需要?

3.在我搜集的同時,發現黃寶基曾涉及黑箱作業選拔入選港隊選手。香港柔道學會的三名選手,儘管在本地賽取得上佳成績,卻連入選香港隊的機會也沒有。香港柔道界真的樂於願意讓黃寶基先生,代表香港柔道界去反映他們的利益?人格缺失之人都可以當代表?我真的很懷疑。

4.其實,梁特首係咪真係有同佢哋傾過?差唔多,全部唔係紅底就自己人sosad。

總結來說,就只是這一個小小的體育組別,選舉過程極其複雜(筆者未能完全掌握體育小組提委的選舉方法),代表性又成疑,角色利益重疊,沿用提委會真的好嗎?看著只是上流人士小圈子選出一些代表出來,進行小圈子選舉而已。而且,這也反映了香港體育界的扭曲,他們的主宰是一堆商界有錢人,運動事業只是他們的小玩具。

Now, I recap in English, fuck HK government and I want the real universal suffrage.

(有線新聞截圖)